迪瑞医疗(300396.SZ)于6月12日发布了《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将以55462.50万元现金收购宁波瑞源51%股权,对应着宁波瑞源整体估值高达10.88亿元,相对其2014年2525.51万元净利润,估值高达40倍。从宁波瑞源业绩表现看,该公司净利润同比2013年的3412.49万元收益情况是明显下滑的,更何况,该公司还存在着不少经营上的疑点。
人力成本数据存疑
首先,引人关注的是宁波瑞源的人力成本数据非常耐人寻味。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截止到2014年末,该公司共有员工175人,现金流量表披露的“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额,也即代表了该公司实际人力成本支出的金额则为1740.62万元,对应着该公司人均人力成本标准大致为10万元/年。
从员工的岗位构成来看,可以大致被分为4个部分:占比最高的是研发人员,共有4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27.43%,其人力成本计入到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科目当中;其次为销售人员,共有46人,占比为26.29%,其人力成本计入到销售费用的职工薪酬科目当中;再次为生产人员,共有42人,占比为24%,其人力成本计入到主营业务成本当中;最少的则是各类型管理人员,共有39人,占比为23.3%,其人力成本计入到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科目当中。
根据审计报告附注披露的相关数据,2014年宁波瑞源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项目下的职工薪酬科目发生金额分别为618.42万元和499.6万元,研发费用共计支出806.72万元,很显然这不可能全部都是人力成本支出。
虽然在收购报告书中,宁波瑞源并未详细拆解其研发费用构成,但是考虑到该公司披露的“注重研发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研发部门人员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等信息来看,宁波瑞源的研发部门占据了该公司全部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以及半数以上本科学历人员,可以判断这个部门除集中了该公司最核心、最高端的人力资源,那么想必薪酬待遇也应当是不差的,至少人均人力成本不会低于管理部门。那么参照宁波瑞源2014年管理部门的39人对应499.6万元职工薪酬测算,人均人力成本为12.81万元/年,则48名研发人员对应的人力成本总额至少有614.89万元。
由此计算,宁波瑞源的研发、销售、管理三个口径的人力成本金额合计就高达1732.91万元。但是如此一来,这一数据却与该公司2014年全部人力成本支出金额1740.62万元大体相当了,没有给那42名生产人员留出多少人力成本空间。很显然这是不合理的,非常令人怀疑宁波瑞源存在少计人力成本、虚增利润的行为。
存货生产成本明显偏高
当然,这还并非是宁波瑞源存在的唯一问题,细看该公司披露的主营产品产销和存货数据,其中也潜藏着很大疑点。
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宁波瑞源的主营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2014年的产量多达9281.56万毫升,超过了同期的销售量9056.6万毫升,由此导致该公司的库存产成品数量从2013年末的351.48万毫升增加到2014年末的576.44万毫升。
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计入到存货-库存商品科目当中的产成品,其入账单位生产成本,应当与同期针对对外销售产品进行成本结转时的单位生产成本大致相当,因为不论是对外销售的产品,还是尚未被销售出去、计入到存货当中的产品,都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采用同样方式加工出来的,因此这两个部分的产品单位成本不应当存在很大差异。
但是宁波瑞源却并非如此。先来看2013年的财务数据,当年该公司对外销售体外诊断试剂7875.15万毫升,当年结转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则为3873.93万元,对应销售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为0.4919元/毫升;与此同时该公司期末拥有库存产品数量为351.48万毫升,对应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51.12万元,对应存货中的产成品单位生产成本金额为0.43元/毫升。两组数据间相差了0.062元/毫升或14.41%,这样的成本偏离幅度就是很大的了。
继续来看2014年的成本数据,则问题更大。当年宁波瑞源对外销售产品9056.6万毫升,当年结转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则为5329.04万元,对应销售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为0.5884元/毫升;与此同时该公司期末拥有库存产品数量为576.44万毫升,对应存货的账面价值为368.16万元,对应存货中的产成品单位生产成本金额为0.6387元/毫升。
从这4个单位生产成本数据来看,金额最高的就是2014年末库存产成品的部分,耐人寻味的是,2013年末产成品库存单位生产成本,以及2014年当中生产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都不及期末库存的金额高,这显然了正常的会计核算原理。存在于期末存货当中的、明显偏高的单位成本,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对于宁波瑞源而言,未生产而支付的支出总量是确定的,无非就是在成本和存货当中进行分配。而2014年该公司计入到存货当中单位生产成本金额,大大超过了计入到主营业务成本当中的金额,这自然会令人怀疑该公司存在人为调节成本的问题,将部分原属于成本支出的部分,到了存货当中,进而造成少计成本、虚增利润、虚增资产的结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 网易股票证券
行业动态
沪指绝地反击 房地产绩优股成券商关注热点
机器人制造将入蓝海 机构看好10只相关概念股
公司新闻
同方股份上半年业绩暴涨17倍 获益股权投资
乐视与东财涨停板频打开 中小创龙头“换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