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性健康> 文章内容

打造房颤患者的健康之路(图

※发布时间:2019-2-28 20:54: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房颤患病人群正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对房颤综合治疗有独到见解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少伯和赵鹏。

  赵鹏介绍说,目前国内约有房颤患者1000万人,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80岁以上人群可达13%。房颤发作时心跳频率往往快且不规则,有时可达100至160次/分,而正常的心跳则在60至100次/分,而且每次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可持续数日至数周,甚至变成永久性。

  “房颤是一种必须引起重视的严重疾病。”陈少伯解释说,由于房颤患者的心房失去了正常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呈现出一种快速而紊乱的颤动,无法进行正常、规则、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患者会感到心慌、气短、胸闷、眩晕、呼吸不畅、疲劳或轻度头痛等症状。不过也有约15%至35%的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甚至仍可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实际上,它已对人体产生了危害。

  房颤的主要危害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房了充分有效的射血功能,使心室充盈的血量减少,进而使心脏搏出的血量减少,使包括心脏在内的器官供血减少。同时心房的颤动使血液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形成附壁血栓,随心脏搏出血流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造成脑动脉、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引起缺血性中风、痴呆、肢端缺血、坏死等,从而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5%的脑卒中与房颤相关,房颤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可达7倍。研究发现,长期的房颤会使其他心血管病风险进一步恶化,如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房颤患者心脏衰竭风险增加3.4倍。房颤患者的总死亡率比正常心律者死亡率要高7倍。除伴随的器质性心脏病以外,房颤患者死亡率仍是正常心律者的2倍。症状明显的患者不仅影响其日常生活,还会使工作和社交活动受影响,并产生抑郁和焦虑,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下降近三分之一。由于房颤还会使患者入院治疗的频度增加2至3倍,因此医疗费用也会增大。所以,应广泛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和信息,使人们提高对房颤的认识,一旦发生房颤,要到正规医院积极遵医嘱进行综合治疗。

  赵鹏说,房颤首先与年龄关系密切,年纪越大,患病可能性越高。因此,房颤的预防需要常年进行,50岁以上人群尤要当心,应定期进行体检以预防,心电图检查足可确诊。

  另外,高血压、糖尿病、饮酒、肥胖、感染、炎症以及瓣膜病、心肌病等结构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等,也都可能导致房颤。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饮酒,避免高脂、高糖、高油、高盐化饮食和过多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降低上述高危因素的患病风险,房颤的发生率可以减少二至三成。

  如果频繁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呼吸不畅、疲劳、眩晕等不适症状就需要小心,这些症状预示着你可能正遭受房颤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上述房颤高危人群更要有所防备。

  1. 监测症状。了解自己心率变化和与之相应的症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等用药治疗,并定期化验以监测凝血图,防止受伤和意外事件发生,服药后监测大小便颜色变化。

  3.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这一方面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烦躁、心情低落及对今后生活质量的担心等,另一方面还能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认识,如饮食、活动、急救等,有助于帮患者及时改变不良习惯、建立健康行为。

  陈少伯和赵鹏同时强调,若患者能正确面对病情、严格遵医嘱综合治疗并定期化验复查,是可以减少或控制房颤的发作、预防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生活质量的。

  尽量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将患者心室率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预防血栓形成以降低率是房颤治疗的终极目标。如何有效地治疗房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赵鹏介绍说,目前主要有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属于微创介入技术的导管消融术等方式。药物只能治疗疾病发作后的心悸、心慌等症状,不能根治疾病本身,而且长期服药存在一定副作用。外科手术则更适宜同时需进行瓣膜置换或冠脉搭桥的房颤患者,而且因为开刀创口相对较大等原因,很多病人无法接受。对于反复发作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房颤患者,经导管的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一种非药物恢复正常心律的首选治疗方案。尤其用来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标测工具和方的不断发展完善,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率大幅提高,现已成为临床电生理领域的热门课题。

  陈少伯说,研究证明,心房的特定部位是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关键病灶所在,对这些部位进行消融治疗,可消除房颤的发作。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微创穿刺治疗,通过应用特制的导管经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和双侧股静脉通路进入心脏,然后在X线以及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发生房颤的心房的相应部位,通过局部能量来消融这些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关键病灶,使病灶组织干燥坏死、不再起到传导电信号作用,从而达到消除房颤的目的。整个手术过程只需局部麻醉,患者处于状态、无明显痛苦。导管射频消融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几乎不出血、安全性高、恢复快,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数天便可出院。

  “我们心内科已成功采用现在全球最先进的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隔离术治疗房颤,效果良好。这是目前唯一能避免外科开胸手术,又大大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达到房颤较高治愈率的方法,实现了房颤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两位专家表示,该系统是根据全球卫星定位原理,对心腔进行实时三维电解剖定位,可以很直观地显示心腔三维解剖结构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能帮助电生理医生更快速引导导管标测与消融,将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更低、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房颤是目前导管消融的主流术式,采用该方法大大提高了射频消融的成功率,目前,利用先进的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消融治疗,房速、房扑、室早、特发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可达到80%至90%,持续性和慢性房颤也可达到60%至80%。而且随着三维标测工具、消融工具和方的不断发展,导管消融治疗房颤还会取得更高的成功率。目前,该科已应用此种手术方式成功完成手术例数150余例,位居该领域治疗前列。

  现任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长期从事心脏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领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能够熟练开展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和起搏器植入术,尤其擅长冠心病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共主持及参与天津市和部队课题3项,获部队科技进步4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任天津心脏学会理事、天津心脏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部队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冠心病介星期六左眼跳入诊疗面试考官等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

  现任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诊医师。长期从事介入心脏病学工作,擅长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现已累计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2000余例。2009年完成部队首例三维电解剖标测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目前保持部队房颤消融手术量第一。对心房颤动综合治疗有独到见解,率先提出持续性房颤消融“2圈2线”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曾获部队科技进步,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