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8月下
編者按:此文探討的是以文學藝術為載體的跨文化傳播。面對文學藝術,學界所流傳的它“可以改變歷史”的說法不無道理:曹操、關羽、諸葛亮、水滸一百單八將等藝術形象已經根植於人們心底,歷史人物曹操、關羽、諸葛亮的真實面目與僅僅宋江、燕青實有其人的歷史史實卻鮮有人知,文學傳播效果不但遠遠大於歷史典籍,而且對受眾的熏染也明顯地超越新聞對受眾告知的傳播效力。緣於此,對於電影、電視劇等文藝形式的文化信息傳播的研究,也是我刊內容設置的重要構成。中國文化以文學藝術形式在國外的傳播,不僅搭建了國與國增進友誼的理想橋梁,也成為我國文化跨向世界、恩澤遠方的重要一步,它承載的我國形象會日漸深入世界各個角落,也將中國文化蘊含的中國人民的勤勞聰慧、正直純厚、崇善抑惡、睦鄰友好等傳統美德傳輸各國,有助於世界人民了解真正的中國。此文研究的學術價值正在於此,其選題的獨特之處也隨之顯焉!本刊特設“跨文化傳播專欄”為這方面的研究搭建平台,企盼學界專家、業界行家積極賜稿。
摘要:緬甸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緬甸傳播的中國電視劇,既有武俠劇和宮廷劇,也包括現代家庭劇,呈現多樣化趨勢,但也面臨韓劇競爭,中國電視劇需要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中國電視劇﹔緬甸﹔武俠劇﹔現代劇
中圖分類號:G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8-2-0051-04
緬甸東北與中國毗鄰,又處在中國實施“一帶一路”的關鍵點。中緬兩國的文化交流悠久。這誠如緬甸首任駐華大使吳敏登遞交國書時所說:“海洋曾將緬甸與外界的頻繁的聯系隔斷了許多年代,但在中國與緬甸之間卻從業已遺忘了的時候,起早就沿著一條陸路存在著繁榮的貿易……不僅交換了貴重的貨品,也同時交流了珍貴的思想與觀念。”2013年7月,緬甸首部採用緬語配音的中國電視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緬甸國營電視台(MRTV)的頻道首播,每周四和周五分別播出一集,時間為晚7點到8點的黃金時段。[1]該劇也成為緬甸首部緬甸語配音播出的外國電視劇。在緬甸,電視機構主要分為公營和私營兩種,其中公營電視機構有兩家:一家是緬甸信息部所屬緬甸廣播電視台(MyanmarRadioandTelevision),簡稱為MRTV﹔另一家則是TATMADAW電視廣播機構(TatmadawTelecastingUnit)所屬的Myawady電視台,簡稱為(MWDTV),而TATMADAW則為緬甸的國防軍事機構。1980年6月,緬甸在仰光修建起電視台(MRTV),每晚播放2個小時電視節目,這是緬甸電視事業的開始。緬甸廣播電視台(MRTV)隸屬緬甸聯邦宣傳部,主要運行MRTV(新聞頻道)、MRTV-3(國際頻道)和MRTV-4(生活娛樂頻道)三個電視頻道。而MWDTV開播於1993年6月,它是在中國政府和緬甸政府合作下建立的。當前,緬甸全國共有電視轉播站177個,各省邦大部分地區都能收看到電視節目。但是從2011年3月開始,緬甸新政府開始接手政權,於是緬甸國內的電視政策發生變化。同年10月27日,新政府宣布正式解除對BBC、Youtube、VOA等外國網站的封鎖和控制,恢復並發放衛星電視許可牌照。2012年6月1日,緬甸新聞審查與注冊局局長廷瑞指出:“從本月底開始,將不再有新聞審查,本地期刊和雜志也不再受監察。”他還說:“與其說是我們准備好了,不如說是時間到了。當我們的國會和政府都在趕民主進程的時候,媒體審查怎麼能夠同時運作?”[2]於是,作為緬甸最大的私營電視機構的天網衛星電視台便正式誕生了,並設置多個電視頻道。但這些衛星電視頻道的訂閱費高昂,隻有少數緬甸觀眾能承擔起費用,因此,市場與觀眾規模十分有限。那麼,中國電視劇在緬甸的播出情況如何?哪些中國電視劇最受緬甸觀眾的歡迎呢?
一
2014年5月,86版電視劇《西游記》在緬甸順利地播出,這是繼電視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之后,第二部在緬甸播出的中國電視劇。緬甸電視台台長指出:“從來沒有一部電視片能像《西游記》這樣吸引人了,《西游記》創造了收視率的最高記錄”。[3]86版《西游記》在緬甸電視台9頻道播出,每晚黃金檔開播,每天兩集,中文原聲,緬語字幕。緬甸公務員大學(緬甸唯一的干部培訓學校)校長指出:“中緬兩國人民不僅有著‘胞波’情誼,而且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所以,緬甸人收看《西游記》就感到很親切,很容易引起共鳴。”[4]他還用“胞波”一詞來形容中緬之間的關系實在是恰當不過的事了。“胞波”就是兄弟,中緬友誼就是“胞波”之情、兄弟之情。緬甸民眾認為,中國人勤勞、節儉,稱中緬兩國友誼為“胞波情意”,即視中國為兄弟姐妹。隨著86版電視劇《西游記》在緬甸的熱播,“美猴王”六小齡童在緬甸仰光普遍受到熱烈歡迎。2014年5月22日,當“美猴王”六小齡童到緬甸仰光與當地影迷見面時,天網賓館禮堂座無虛席,數百名影迷中就有不少中老年人觀眾,他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看過緬甸電視台播出的《西游記》,至今記憶猶新﹔更多的是青少年觀眾,他們正是通過緬甸天網電視台收看附有緬文字幕的中國電視連續劇,成為新的美猴王迷。祖籍中國福建的華僑陳艷說她“是看著《西游記》長大的,孫悟空是我們‘80后’一代的集體記憶,真希望可以在這見到他!”[5]緬甸前駐華大使、緬中友協主席吳盛溫昂指出:“孫悟空是友好的使者,智慧的化身。是時候讓‘悟空’來緬甸大地走走了。”[6]他還說:“緬中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雙方應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加深彼此感情,促進共同發展。緬甸著名導演梭莫表示,六小齡童與緬甸觀眾的這種互動很好,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可以增進緬甸人民對中國人民的了解和好感”。[6]而且緬甸外交部部長吳溫納貌倫還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近年來從仰光遷於此)接見了正在緬甸進行訪問的六小齡童。吳溫納貌倫表示,緬中兩國友誼有著悠久的歷史,兩國人民間有著深厚的情誼。他還說:“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形象在緬甸家喻戶曉。而且《西游記》時隔多年在緬甸第二次播出,依舊能夠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和反響,說明緬甸觀眾對《西游記》的認可和喜愛”。[7]緬甸《十一日報》評論員覺都(音譯)坦言:“他很看好《西游記》在緬甸的收視率”。他說:“中國電視劇在緬甸一向很受歡迎,所以相信(收視率)不會差。而且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在緬甸也算是家喻戶曉,我們都很愛孫悟空”。覺都還表示,86版《西游記》對緬甸人尤其是年輕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很多人也是看著這部電視劇長大的。[7]事實上,早在1994年11月至1995年5月,緬甸電視台每星期日的晚上都播放中國86版電視連續劇《西游記》,一時轟動緬甸全國。在長達半年多的播放期間,街頭巷尾、茶余飯后,人們都在議論《西游記》,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普通老百姓均贊不絕口。甚至有些領導人如遇星期天有事則囑家人錄下《西游記》,以便空閑時補看。不少人甚至改變早睡的習慣,等著觀看《西游記》。有些孩子還擔心睡得太晚影響次日學習而提前睡覺,並反復叮囑家長在播放《西游記》時將其叫醒。在軍營,每到播放《西游記》時,官兵們就早早放下手頭的工作,聚集到電視熒屏前。[8]緬甸廣播電視事業局局長介紹說:“有一次見到一位小孩才5歲,我問他,你最喜歡看哪個?孩子毫不猶疑地脫口而出‘猴王戲’。可見,《西游記》影響之大、影響之廣。”[7]那麼,電視連續劇《西游記》在緬甸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轟動效應呢?
緬甸作為一個佛教國家,約有80%以上的人口信奉小乘佛教,對那些歷盡千難萬險到極樂世界求真經的故事很容易認同和接受,並對那些慈悲為懷、樂善好施、眾神庇護、終成善果等情節自然產生共鳴。這誠如有的學者所說:“《西游記》受到緬甸人民的喜愛,最主要的是它的內容與緬甸人民的信仰、思想、風俗習慣等相通”。[9]20同時,《西游記》中高超的表演也征服了一些緬甸觀眾。緬甸人民十分喜愛中國的功夫,也熱愛中國的功夫片。對於《西游記》中的悟空與各路妖魔格斗的情景更是入迷三分,而對於電視劇中演員的高超演技則推崇備至。緬甸觀眾還被悟空的聰明、靈巧、善良,豬八戒的懶、饞、憨、呆,沙僧憨直的品格傾倒。有觀眾表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盡管這部電視劇並沒有譯制成緬語,英文字幕好多人又看不懂,但演員們的表演、故事情節的發展,就連孩子也都能看懂。”[10]325在緬甸,當時隻有一家國家電視台,頻道少,隻有下午五點以后播放電視節目,國內外新聞佔據一半時間,余下的時間隻播放歌曲和少量國產電視片,但大多是杜撰的愛情故事,藝術水平較低。《西游記》的放映令緬甸電視觀眾耳目一新,獲得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正是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緬甸廣播電視事業局決定重播《西游記》。這也是時隔20年之后,電視劇《西游記》在緬甸的第二次播出,社會影響之大。
在緬甸,那些富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武俠劇和古裝劇同樣受歡迎。緬甸歷史學家指出:“當今緬甸的民族來自兩大語言體系的三個語言族群,其族源均源自中國。”[10]325因此,中緬兩國文化的價值觀、家族觀、生活方式等領域非常接近,這使得中國電視劇易於被緬甸觀眾理解和接受。而且中緬的道德觀念比較接近,比如尊老愛幼、男女有別、忠孝禮儀、仁至義盡等﹔而中國文化中那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諾千金”等觀念,早已深入到緬甸的大眾文化之中,特別是中國武俠劇所呈現的價值觀與緬甸的倫理道德非常契合,並找到共鳴點,但中國武俠劇在緬甸最不易被接納的是“復仇”行為。比如在播放電視劇《天龍八部》時,主人公喬峰這一角色在緬甸引起爭議,且不被當地觀眾認同。而在觀看《神雕俠侶》時,像奸污小龍女的尹志平這種“惡人”,是無法讓緬甸觀眾理解和原諒的,總是覺得尹志平為何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呢?[11]事實上,緬甸政府對中國電視劇採取比較寬鬆的管制方式,希望將民眾的興奮點都轉移到娛樂上,於是慷慨允許緬甸電視台轉播一些中國武俠劇、家庭倫理片和愛情片,像《包青天》《西游記》《水滸傳》等電視劇曾在緬甸掀起萬人空巷的收視熱潮,算得上是當時軍政府嚴控下緬甸的一種精神大餐,尤其是《包青天》在緬甸政府和軍隊主管的免費公共電視台一播就是十多年。時至今日,即使是在那些窮鄉僻壤地區,像“包公”“展昭”“李小龍”等人物也是家喻戶曉,成為當地人心目中的中國符號。其實,“男人看球賽,女人看劇集”,緬甸電視劇市場主要集中在婦女、學生、老人及兒童等群體。同時,緬甸政府還結合政治背景和觀眾的需求,把中國武俠劇引進緬甸電視台,這不僅能吸引緬甸觀眾,更能把大量的華裔觀眾吸引過來,這對電視台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吸引眾多的華人觀眾能夠解決電視台的經費來源。中國武俠劇在緬甸播出后的反響巨大,短時間內便迅速興起一陣“武俠劇熱”。這誠如嚴家炎先生所說:“金庸小說的觀眾群已經超越國家界限、文化層次和政治分野,成為真正大眾傳播的文化產品。”[11]此時的緬甸電視台還大膽地嘗試,選擇整個星期連續播出中國武俠劇,於是就有《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絕代雙驕》《楚留香》《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雪山飛狐》和《鹿鼎記》等電視劇的相繼播出。其實,緬甸電視頻道較少,緬甸的MWD電視台每晚7:00—8:00的黃金時間均會播放不同類別的電視劇,全是引進國外的,這樣收視率就得到有效保障。一周同時播三部電視劇,收視率好的可以連續播放三天,這樣就不必擔心喪失一些不喜歡電視劇的觀眾。這些武俠劇熱播后,沒想到竟然引起如此強烈而巨大的反響,電視台就直接作了調整,全周都播放中國武俠劇了。[12]於是,緬甸國家電視台又選取古龍、梁羽生的《小李飛刀》《絕代雙驕》《楚留香》《陸小鳳》《白發魔女傳》等電視劇播出,各電視台還對金庸作品進行大量地報道,從而最終確立金庸武俠劇在緬甸觀眾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為緬甸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收視奇跡。同時,中國古裝劇《步步驚心》《甄嬛傳》等在緬甸也非常流行,而吳奇隆、劉詩詩、孫儷等中國電視明星在緬甸也擁有很多的粉絲。在緬甸,懂漢語的人畢竟只是少數,且水平也不高。所以每當中國武俠劇播出時,隻能找到一些略懂漢語的人士,把基本的意思翻譯出來,播出時隻得採用中文語音加緬文字幕,沒法做到配音播出。
自媒體智能分發平台蜂起內容爭奪激烈如果說2015年是新聞客戶端的高峰年,那麼2016年各大網站掀起了自媒體智能分發平台的熱潮。進入2016年以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各大網站、平台等對內容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這背后的原因是什麼?對內容創業者的影響如何?
職責與使命——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8月22日,由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職責與使命——2016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深圳開幕。眾多業內人士、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齊聚,圍繞承擔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進一步深化媒體融合發展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