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人天下> 文章内容

“妖”后宫引发的现实忧虑 —从《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宫斗剧谈起

※发布时间:2019-8-5 16:12: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玉米地里的大嫂2018年夏天,因题材撞车的两部清宫剧而成为乾隆的天下。先后在爱奇艺、腾讯两大网络平台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让“乾隆和他的女人们”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而作为古装历史剧分支的“宫斗剧”,经历了十多年的孕育、发展之后,已俨然成为历史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们今日口耳相传的“宫斗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百度百科对此的解释是:宫斗剧是指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背景,将后宫嫔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作为故事主体,以人物情感纠葛或倾轧为剧情主线的电视剧集。宫斗剧的鼻祖,几可追溯到2004年TVB推出的《金枝欲孽》,内地拍摄的《大清后宫》紧随其后,从故事背景设定到人物关系处理,有明显的借鉴痕迹。此后,于正的“美人三部曲”—《美计》《美人天下》与《美人无泪》横跨汉、唐、清三朝,又为宫斗剧的“类型化”推波助澜。直到2011年,根据流潋紫小说改编的《甄嬛传》被搬上荧幕,引发收视狂潮,“宫斗剧”作为一类电视剧的特称,形态基本奠定。无可否认,宫斗剧以其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以及冷峻现实的叙事手法,赢得了相当数量电视观众的喜爱。更因其中某些情节段落与现实生活的相似,让观众感同。但在“宫斗剧”的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类型化、雷趋势,以及价值观的偏离,也值得人们。

  从《甄嬛》到《如懿》,后宫为观众展现的是一个“女人天下”的局面。在这个舞台上,娘娘嫔妃们唱起了主角,而帝王将相则沦为配角、龙套。传统意识中柔弱的女人们成为的猎人,在后宫这个战场上厮杀,而男人则在这些故事中沦为可悲的猎物。无论是甄嬛、魏璎珞抑或如懿,她们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太后之位”。而争夺的唯一手段就是“争宠”:争夺的宠爱,争夺被“翻牌子”,即与同床共枕的机会。同时,在想尽一切办法生下皇嗣的同时,不择手段地除掉身边其他女人的孩子。剥去华丽的服饰与繁复的礼仪,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争夺与动物世界中常见的狮群的厮杀并无太大区别。事实上,在“宫斗剧”横空出世之前,对于宫廷斗争的描写,一直以来是古装历史剧的重要部分。早先的《武则天》《少女慈禧》等,用今天的表述,都是“大女主”。但是在《武则天》等剧中,矛盾冲突是在后宫与前朝同时展开的,武则天在后宫与王皇后、萧淑妃争斗的同时,更多的精力放在与朝臣的“角力”上。同样,慈禧太后的敌人也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而非慈安或是丽妃。这些以后宫女子为主角的历史剧,最终展现的还是盛唐或是晚清的、历史画卷。

  今日的宫斗剧,在女权旗帜高涨的后宫中,无论是多么智慧的女子,都再没有机会和前朝发生关系。《延禧攻略》《如懿传》中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是“后宫不得干政”。这句话不仅出自之口,也来自嫔妃的。无论多么能干,她们的斗争空间只是在狭小的后宫天地,她们的竞争对手只有同病相怜的女人。女性再无抱负可言,历史的进程也无需她们参与。女性价值的体现最终依旧指向唯一的男性—。无论她们如何冰雪聪明、如何运筹帷幄,最后的荣耀与耻辱,都离不开。这是一群看似强悍却实际失去意识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影视作品都依附于男性。

  值得玩味的是,《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三部剧的女主角,或多或少都有着实质或“出轨”的记录:甄嬛与的弟弟相恋甚至生下了 一双儿女;魏璎珞的“初恋”是的小舅子傅恒;而如懿则和御前侍卫凌云彻有着很难界定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似乎是后宫女子对于爱情的追求。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当爱情占上风的时候,她们无一例外地处于弱势,并一再将自己置于的境地。只有当女主“”到无情无欲时,当她们“认清形势”,服从、依附于之时,才是开挂人生的开始。她们渴望这样的爱情,但又害怕这种。

  这些的事实,不知是否在传达一种“绝对不可”的信息。而“绝对”,恰恰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男性话语最重要的基础。当魏璎珞、如懿们“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男性话语在角落里发出的声声冷笑。

  如果说,2004年的《金枝欲孽》以其冷峻的视角拨开此前古装电视剧中男女爱情温情脉脉的面纱,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从小说到电视剧的《甄嬛传》也以女主甄嬛跌宕的命运让人欲罢不能的话,那么,当宫斗剧的创作进入到2018年,剧情、人设的雷同已经到了一个近乎的地步。 女主角一打怪升级,从最初人人的境地最终站上人生巅峰,其间经历种种、,但总能在关键时刻逢生。后宫争斗的三宝概括起来就是“打胎下毒药”。嫔妃们个个如同杏林高手,下毒药打孩子手段之熟练恐怕连都自叹弗如。剧情设置的不合理随处可见。由于时间相近,《延禧攻略》与《如懿传》又因为故事背景相同,经常令人跳戏。

  然而,尽管一再被“陈词滥调”,每次宫斗剧的,都会成为一时热点话题。上至广场舞大妈、下到初中小女生,其中还不乏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对之趋之若鹜。制作精良确实为此类题材电视剧加分不少。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制作在服装、道具的还原度上有很大提升。《甄嬛传》时,嫔妃的点翠头饰、宫廷礼仪都曾被叫好。而《延禧攻略》后,剧中各类非遗的呈现,更是受到许多“延禧粉”的追捧。但这些对于一部电视剧而言,至多只能算是“附加分”,剧情片毕竟不是纪录片,更不是科教片。再精美的服装道具,观众到十数集之后,也难免审美疲劳。

  而宫斗剧的受追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某个点上,打中了现代观众的“同理心”—焦虑。有人将宫斗剧称作“古代职场升职攻略”,主人公一晋升的过程,确实和现代职场有些相似。而笔者也数次听到身边人抱怨:“某某老板就像皇后一样腹黑”“某某和安陵容一样会装”……人们将职场的不如意在宫斗剧中对号入座,幻想着自己如同女主人公一样一切妖怪。

  《延禧攻略》后,魏璎珞这个角色伴随着“黑”这一新名词迅速走红。相比于以往宫斗剧中女主角,魏璎珞角色最大的不同在于:她省略了以往女主角从最初的天真、善良向后期的腹黑、狠辣转变的过程,一出场就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许多观众对于她在第一集就用计使秀女乌雅青黛出局,此后几乎每集一杀的效率拍手称快。

  然而,在对魏璎珞的赞美中,是否也饱含着一丝不易被察觉的潜在基因?不可否认,《延禧攻略》《如懿传》所触及的人性恶的一面,在人性中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古今。但的是,它将这种人性之恶无限放大,甚至诠释为人性的全部。于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便成为了相互提防,即使最好的朋友也随时可能因为利益而。《如懿传》中,如懿最的姐妹海兰,曾经她:“任何一次心软,都可能把自己陷于之地”。于是“”成为后宫中最先需要抛弃的东西。而“以恶制恶”“以暴易暴”,则被视为,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为保全自己,向所有(哪怕是潜在的)痛下杀手,即使也在所不惜。

  夸张一点说,从《甄嬛传》到《如懿传》所的准则,是偏离了中华民族“礼智信”的主流价值观的,此类“宫斗剧”对于人性的挖掘,是将人性角落里那些的、陈腐的、充满负能量的东西统统“打扫”了出来,而忽略了人性中更多阳光的、积极向善的部分。

  虽然戏剧影视原本是虚构的,不能视作真实历史,但从甄嬛、魏璎珞、如懿成群结队的出现,令人不禁生疑,历史上的后宫真的是这样的吗?不可否认,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后宫的“丑闻”在正史、野史中都有所记载。如西汉后宫屡见不鲜的巫蛊事件、晋武帝司马炎后宫的“羊车万幸”,被史学家称为“女祸”的唐代武则天、太平公主以及韦后、安乐公主的。但毕竟,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上,这类事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且多发生在王朝之时。不用对历史太精深地研究,我们就能够列举出汉代和番匈奴的王昭君,唐太的贤内助长孙皇后,北宋末年宁死不受金人的宋钦皇后朱氏,以及明末不与阉党同流合污,力保崇祯登基的天启帝皇后张嫣等“后宫正能量”。这些女性虽然身处后宫,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目光,且往往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似乎才更值得我们去关注、抒写。

  财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