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塔斯发律师函“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今天这个社会,但凡能活得让人,就别活得让人同情。”田朴珺也曾直言,自己的弱项在于脸皮薄,强项则在于执行力强,这决定了自己事业道的发展轨迹:“我20多岁那会儿就做演员,也不能说我没有挣扎和犹豫过。但每个人有各自的优劣。我的强项在于我执行力强,一件事儿你让我拖到明天做我就睡不着,这对做生意很有用。我的弱项在于我脸皮薄,你让我帮你卖一个东西我特别厉害,但我在推销自己的时候特别的不行,这就不适合当演员。
早年接受《时尚先生》采访时,田朴珺曾屡屡提到贵族在英国的传承,认为“我们需要培养一些有素质的人给这个社会,迎来一个从到文明的进展过程。”但正是文中提到的种种细节,让不少人认为她对贵族缺乏了解。比如,称一位绅士为Sir或Lord,以及管家用托盘递纸条的方式,这些都只是贵族礼仪的皮毛,与贵族的内涵不是一回事。
几天前,八组了田朴珺朋友圈截图,称“贵族”文章中提到的“哈利波特式”老房子是剑桥大学,其实哈佛大学餐厅更像哈利波特。田朴珺创办的承礼学院也成为的对象教授英国贵族礼仪、主打家族导师名单的“贵族课程”,每年学费99万。
为什么要创办“国内首家海外贵族文化学习机构”?兜售贵族梦,在中国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承礼学院背后,王石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近日,田朴珺与友人进行了一次对谈,首次回应了关于“贵族生意”的种种传闻,并授权独家在《贵圈》刊发。
田朴珺:我不想用“贵族”这个词来当标签。大家对“贵族”的理解不一样,需要更多的背景和语境。办承礼学院的想法来在英国的一段经历。
承礼学院伦敦站晚宴,出席嘉宾包括怡和集团亨利凯瑟克、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等
田朴珺:是。当年王老师去剑桥游学,我去陪读,近距离接触英国人之后,我对他们的“礼仪”印象很深。但礼仪不是怎么使用刀叉,他们礼仪的作用,和孔子的“周礼”类似,背后是一套秩序。陪读期间,我看到了这种秩序在学校的存在,通过这套秩序,能看到对传统和知识的尊重。
田朴珺:举个例子,王老师当时是院长请来的,经常有机会参加学院晚宴,这个晚宴也就是网上传的“哈利波特”式老房子的场地。其实我当时发了朋友圈,形容是“和身着大黑袍的教授们一起吃饭,有点像《哈利波特》的场景。”
其实晚宴背后是一套礼仪。7点半开始吃饭,7点20分老师们到了,先被安排到休息室喝点餐前酒,7点半听到锣响餐厅门打开。看袍子风格、制式就知道,第一个进去的,一定学术地位最高的教授。进去之后学生们已经坐好,教授先用拉丁语做段词,然后大家开始吃饭。学生坐两排长桌,老师坐一排高桌。这是一套仪式,谁带头进门、谁负责念餐前词、学生起立、落座吃饭、不同的桌子,秩序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而且是由一套传统保障的。
田朴珺:我印象最深的是座位安排。王老师第一次参加,他的旁边和对面都熟悉的人,比如邀请他的院长,这让他有点触动,主人非常在乎让新来者融入,是为了高质量交流。很快就会发现安排带来的好处,旁边的人会主动跟你聊天,你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他就切换话题,直到你感兴趣为止。
田朴珺:万科在中国有点名气,但剑桥是世界著名学府,是一家学术机构,从学术的角度看,王老师只是普通的访问学者。
7点半开始吃饭,到8点20结束,之后才最关键,就是餐后交流。你还能感受到他们对细节的掌控,高桌排位都会打乱,对面和隔壁换新人,新人的依然是保持交流的质量。交流通常聊天会在10点、11点,节日还会到12点。
很多细节我无法一一表达,参加完几次活动能明显感到,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一系列细节设计,帮你融入进去,极大提高交流质量。后来的几次,王老师已经成为老资格,再有新人来了,他也被安排在新人旁边,帮对方融入交流和讨论。
田朴珺:我以前对礼仪的理解,停留在怎么使用刀叉、喝汤不出声上,但陪读让我了解到,只有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了解他们。比如这些有意无意的设计,就是保障人们能自在地交流。
为什么我要强调“交流”?王老师喜欢跟我讲历史,他说当年雅典地少,居然创造出那么伟大的戏剧、哲学、数学,就是因为雅典有高频率、长时间、高质量的交流。你看苏格拉底就是天天找人辩论,辩论就是交流啊。而人类能战胜其他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力是懂得使用语言。语言是干嘛用的,交流啊。
田朴珺:不讳言,没有他,至少承礼学院不会被那么多人注意到,也不会有那么多感兴趣。有了他,很多人对承礼学院多了一些想象力,很多人帮助我,当然有他的原因,但在国外,无论拍纪录片,还是开拓海外课程,必须靠自己去死磕。每当我磕不动,他会告诉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和诚意,他让我相信这个方法,他说他以前遇到困难,也是这个方法,我真的相信他,结果就真的有效。
承礼学院还得到很多外国友人的帮助,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掌门人雅各布先生。我当时跟他说,我想办个礼仪学院,深入了解英国文化,老爷爷说二话没说,“我帮你介绍个学校,是专门室礼仪的。”我们的,只要去英国,都可以和他面对面交流,这样的人有很多,我能不感谢他们吗?
田朴珺:传统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你今天觉得两件事八竿子打不着,但深入了解会发现,都基于同样的底层逻辑。今天看,比尔盖茨、巴菲特是现代企业家,洛克菲勒家族,是上上代企业家,大家在商场上的表现很不同,但对慈善的态度非常相似,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田朴珺:王老师我说,底层原因跟伦理有关。之前,商人没地位,当时有句话,让富人进天堂比让骆驼穿针眼还难,但重新解释了圣经,说富人是帮打理的财富的,打理的财富越多,就越能堂。
我的天,本来赚钱就是天性,这一解释,那富人还不撒着欢赚钱,而最后赚多少钱,都是给保管,就捐出去代。所以,你要问我这些家族为什么能打破“富不过三代”,原因肯定很多,但这种传统就是原因之一。我希望承礼学院能去了解,当你了解了他们的传统和习惯,在深入接触中,可能会找到很多答案。
田朴珺:像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怡和家族等等,我们会给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且我们不只和老爷爷们交流,还有正在管理一线的一代,有准备的一代,看看他们怎么考虑和解决现实问题,背后一定有他们的传统和智慧。
田朴珺:没错,确实有些家族曾经的商业模式衰落,但基业长青的方法依然值得借鉴,而且他们也在想办法。
田朴珺:是。日本的家族企业,有做陶器的、做铁艺的,做高档合服的,短的几百年,长的上千年。很多老艺人不希望后代,后代也看不上家族事业。其实承礼学院也有类似现象。但我们发现,很多新一代日本人,大学专业和家族事业没关系,但借助互联网,把家族产品和时尚结合起来,反而复活了家族产业。
有就觉得很大,他说,如果借鉴他们的某些解决方案,包括他们对手工制作、工匠、工艺水平的,结合中国市场巨大的优势,家族事业可能市场动辄几个亿、几十亿,能从夕阳变成朝阳,这一点日本没有我们的优势大。
田朴珺:中国有非常好的商学院,也能打造出非常优秀的课程,商业智慧、科技智慧,甚至哲学和教智慧。承礼也打磨课程,但我们更强调体验和探索,当我们古老家族的掌门人,在他们的历史中穿梭,身临其境感受他们的成就和困难,观摩这些传统和现代的企业家怎么思考,当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田朴珺曾不吝表示过,自己欣赏大叔,这类人往往会因为“知识比较丰富,阅历比较丰富”而有魅力,她也直言,“这是我的择偶观,也是很多女性的择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