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美丽相随。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里,不少爱美人士又开始了自己一年的“美丽计划”:美容、美发、美体……然而,在享受“美”的同时,一些不和谐因素常常令人烦恼。市民乔女士这几天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使用的美容护肤品成了“毁容品”。
“本来是想祛痘,没想到却毁了容,这段时间脸都是花的!”本报消费热线那头,传来乔女士的声音。她告诉记者,今年3月中旬,她通过网络直销买到了一款产地为广州的美容祛痘产品,使用之后,脸上的痘痘非但没有好转,反倒更严重了,脸部出现了红肿。她立即与厂家交涉,希望能够退货,但对方先需核实情况再酌情处理,后来又以各种理由拖延,时值今日,乔女士依旧无果。“我以后再也不敢轻信所谓的神奇效果了,广告上说得天花乱坠,可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效果!”事已至此,因为厂家的“”,乔女士不得不为自己“轻信广告”而买单。
“这种情况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只要是情况真实,问题应该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说,随着天气转暖,美容美发类消费投诉近期也出现了“季节性增长”,因此,消费者不妨提前给自己打打“预防针”,以免掉入“美丽陷阱”。
在美容美发之前,消费者首先要掌握一个原则,一定要选择品牌和口碑效应好、拥有资质、有从业经验的正规商家。同时,要注意查看美容美发所使用的产品有无“QS”标志以及三证是否齐全,对于纯外文而无中文标识的产品,一定谨慎使用。另外,在染发等美容服务之前,消费者应主动要求经营者做皮肤测试。
“千万别被商家的过度宣传冲昏了头脑,否则后悔也来不及。”消协工作人员说,在实际生活中,不少消费者经不起街头店铺“免费体验”的,“心一软”,说不定就办了不该办的卡,享受了不该“享受”的服务,最后陷入“被动”,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发现商家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行为,消费者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同时要保留好消费收据、等,以便日后。”
本报记者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