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容美体> 文章内容

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大雪节气看看清宫怎么过冬? 北晚新视觉

※发布时间:2016-12-16 15:25:0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会议。今年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有一个格外引人注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终于申遗成功!

  在今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人会经历几个节气。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文字里再感受一下节气之于中国人的特殊深意。

  小雪、大雪两个节气相连共有三十天,是一年里寒最深、夜最长的日子。节气不仅是岁华的变化,其中还蕴藏着一年间阴阳的更替。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十月(农历)小雪寒未深,至大雪则阴与寒俱盛也。所以,这三十天虽不一定下雪,但定是一年里阴寒最重的一个月,也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虽然很多地方并不下雪,但人们看到这小雪、大雪两个节气的名字,总希望有雪降临,雪闭藏天地,以虚静休养万物,也洁净万物,“澡雪”是庄子对最纯净状态的向往与赞美,《礼记》中又以“澡身”指“浴德”,因此在中国文化中,“澡雪精神”成了极其高妙的审美命题和修为境界。

  雪是雨水凝结,又比雨水更能清洁世间。“雪”本身就是象形字,原字是“雨”下一个“彗”,“彗”本意是扫,又引申为扫帚,所以“扫把星”又被称为“彗星”。佛教中的“慧”,也有扫除尘埃、无垢清净之意。

  同时,古人在节气里贯注了盛极而衰的观点,阴寒的极致也表示即将衰弱,阳气会在冰雪中孕育萌动。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鹖鴠就是寒号鸟,传说它对阴气最敏感,一到冬季就昼夜啼叫不休,但最寒冷的大雪节气里,寒号鸟反而不叫了,因为它感受到了阴寒从此就会一日弱于一日了。古人认为老虎勇猛,并能感应天地,在阴气最盛的大雪天气里就预感一阳将生,追逐交配,到第二年阳气最盛时产下幼虎。“荔挺”是一种兰草,高洁灵秀,也是因为敏锐地感知阴衰阳生而最早开始孕育新芽。

  福建的岩茶种类繁多,基础分类有“肉桂”“水仙”两种,有茶谚道“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是指前者的茶气之香更显,其中有一种名为“虎啸岩”,浓香张扬,辛锐强劲,的确有雪中虎啸的劲头,大雪天手捧一杯,真是韵事。

  还有一种佛手茶也大宜雪天。入冬后,柑橘类的水果正当时令。清代北京就会从南方运来“橙柑橘柚,香橼佛手”,不仅供食用,也供摆盘闻香,色泽或橙红或娇黄,形态或圆润或婀娜,果皮中的精油持续地挥发升腾出浓郁气息,清香醒脾,是冬日最佳清供之一。而佛手茶不仅冲泡时香气浓郁,汤色如橘,泡后叶片也大,形状也像佛手。佛手茶最明显的是柑橘果类的香味,饮时如赏玩佛手香椽,冉冉清芬绕于鼻端舌间,若烘焙厚重,则茶气如芸香科类精油般余韵袅袅,令人心醉,与橙柑橘柚诸果同进最是有趣。

  在柑橘之外,山楂也十分受欢迎,它的外观质朴,果色通红,野趣十足,又药食两用,可通瘀阻。最讨喜的是冰糖葫芦,起源于宋代的冰糖葫芦本来有葡萄、山药、豆沙诸种,其中以最酸的山楂最得人喜爱,成为正宗。甜脆的糖衣如同冰霜,入口作响,甜后便是山楂的强烈酸味,令人分泌大量唾液,更觉味美。民国笔记里记载着戏院、茶坊的冰糖葫芦以盘装堂食,单颗红果盛于白磁盘,清洁美观。我们小时候也见过小贩竖着草墩走街串巷出售的冰糖葫芦,虽然难避风尘,却成为关于冬季的美好记忆。

  这一个月也是适宜喝热酒的天气,不仅暖身舒心,更成为了一种仪式。现在流行甜黄酒烫热了再加话梅,黄酒温度过高则酸,加话梅补甜也失掉了原味口感中的细腻。黄酒热到什么程度为佳?众说纷纭,我没有量过,经验是温酒的开水换3-4次,酒便刚好,此时壶中酒芳香盈面,气味醇和,尤其元红酒,真如陆游形容的“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在古代文人的世界里,雪还可噙、可听、可煮,留下许多故事。《红楼梦》里,大雪天,宝玉和诸姊妹聚在芦雪庵联句做了一首长诗,里面就有好些雪之典故。

  诗里有“野岸回孤棹”,大观园中诗社始结之时,探春写了一个贴儿邀“无事忙”宝玉,也写“棹雪而来”,“棹”是一种小桨,又指小舟,“棹雪”就是乘舟穿过水上雪花而来,两次用典一实一虚,用的都是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感知来客的情谊。“吟鞭指灞桥”是北国的诗情,灞桥在长安东,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曾在面奏时被问:“相国近为新诗否?”郑綮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烹茶水渐沸,沁梅香可嚼。”宋时有文人号“铁脚道人”,爱赤脚踏雪,诵《秋水篇》,和雪嚼梅花满口,曰:‘吾欲寒香沁入肺俯。’其实雪水不可吞嚼,更不可烹茶,但文人大概是觉得雪之清气可助茶味,将之视为极风雅之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两次写到,除了妙玉用五年前收的梅花雪为宝黛钗泡私房茶,宝玉还作过一首《冬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这两句诗是说皇帝体恤戍边将士冬日苦寒御赐棉衣,制衣的人因为同情而多加棉絮,读起来是颂圣,其实却是个一对多情儿女。奉命制衣的是唐玄宗朝宫女,寂寞之时在棉絮里藏了一首小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一位有心的军士找到了这首诗,后来玄宗把多情能诗的宫女赐婚予军士,免去一番白头宫人之叹。

  排律联诗是人多时的游戏,铺排争胜,出不了好诗,但曹雪芹却在这一场游戏里,写出了各人的口气,若非真的曾雪中联诗为戏,怎能如此逼肖。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之时,宝黛已心意相通,黛玉也与宝钗和好。宝钗带着宝琴、湘云同住,邢岫烟也来了,探、迎、惜三春姊妹仍在园中,连凤姐也拿了银子来诗社“拜印”。这一回与前文“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是书里最闹热的时光。大雪之中,姊妹们都穿大红猩猩毡与羽缎斗篷,黛玉也踏着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穿着红缎掐腰小皮袄的湘云闹着要喝酒烤肉,宝玉往妙玉门前折来二尺来高的一枝红梅花给姐妹们观赏作诗,后来又打发人送每位妹妹屋里一枝红梅。大雪越冷,越显出姐妹兄弟间的暖与笑。脂评说宝玉后来“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若读至彼时,回想此时大雪中的娇语雅谑,满室香暖,定会忍不住重读,又不忍重读。

  这真又是苏轼的诗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小雪、大雪之后的节气是冬至,“冬至一阳生”,它是二十四节气首个被确认的节气,也是古代最受重视的节气。因其阳气初萌,代表了一个新循环的开始。还因为此时虽是至阴至寒,但翌年万物的欣荣已从这一夜孕育。古人非常睿智地阐释为“欣一阳之来复,遂万有以萌生”。

  中国的阴阳哲学充分诠释了盛极而衰,循环不止的理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恰在阴气最盛大时生出,并将逐渐强大。冬至三候也以自然变化佐证着这种理论:“一候蚯蚓结”,蚯蚓被称为“土精”,对地气感应最早,阴气盛极之日,蚯蚓蜷曲如结。“二候麋角解”,古人认为麋鹿角为阴,冬至阳气渐生而脱解。最后一候为“水泉动”,封冻的山中,泉水在冰雪下已经开始流动了。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在冬至后,古人认为,这正是阳气将阴寒从地下驱出而产生的。

  周代元旦节就是冬至,新年从这一天开始。汉代改用新历法后,冬至月成了十一月,但又专设“冬至节”,礼如新岁。唐宋时,称冬至为“亚岁”,现代民间都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南北冬至习俗不同。北方多体现在仪礼中,如祭祀封禅,官员放假,南方更体现在民间。

  江南冬至日一定要吃汤圆,因冬至是阴阳混元之日,该日做的汤圆又叫“冬至糰”。民谣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而民间“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也是冬至纪年的遗俗。江南冬至日还吃一种特殊的赤豆粥,这种粥不以赤豆掺在米中,而是单用糯米熬粥,将赤豆沙浇在粥上,碗中如白雪红梅,是乡间难得的甜品。

  阴阳消长在现实中体现为寒暖变化,早在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八十一天被称为“冬九九”,第一个九天,为“一九”,依次相递,直至“九九”。数九寒天实际是阴阳消长的过程,“五九”日,已驱尽地下阴寒的阳气破地而出,这天就是立春。“九九”则是至阳之数,大地迎来艳阳东风,所以又称“九九消寒”。

  逊清溥仪宫中曾使用阴阳鱼图案制作九九消寒图,以九方格为栏,每格中有九个圆圈,每日画一圈,共为八十一个。冬至启用,“九九”完毕,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阴阳鱼图案以黑白二色象征阴阳,头尾相衔,此消彼长,又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充分体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哲学思想。这幅阴阳鱼消寒图实为民间消寒图的衍变。民间旧俗,冬至日将一张宣纸叠分出九格,用笔帽蘸取墨汁,在每格拓印九个圆圈,再根据民谣相传的规则每天填涂一个,这首民谣是:“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这种九九消寒图往往是家中祖辈或大孩子带领幼童制作,成为一种家庭游戏,大家每日观察天气,共同填涂,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还有一种消寒雅图,即画素梅一株,分为九枝或九朵,共八十一瓣,一天涂染一个花瓣,《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曰“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因为纯用墨汁勾填,梅枝旁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但这株素梅若在闺阁,则另有情趣,闺中人将寒梅消寒图贴在窗上或镜前,晓妆时随手以胭脂点染花瓣,晨光中,胭脂艳丽,甜香萦绕,红花与佳人镜中相映,室外虽是严冬,室内春意盎然。

  清代后期,京城还盛行“写九”:选择一句每字都是九个笔画的九言诗句,在井字格中双钩成幅,再日涂一笔,类似书课“描红”,每填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八十一天尽。“写九”其实也是一种消寒图,而文人气尤浓,最初起于宫廷。据清人笔记记载,清道光帝有一首词中写“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恰好是九字皆九笔,便由懋勤殿双钩成幅,裱以纸绫,镶在木框中,翰林诸臣自冬至开始填写,此外还要用它色小楷在每个笔画上记录当日“阴晴风雪”的天气情况,后来这种“写九帖”每岁相沿,遂成定事。传到宫外后,便不拘于记录天气,笔画上的小楷字逐渐有了“万象将更新”、“浪费笔墨今日休”等更丰富的内容,成为个人日记。

  冬至这天,耕读商旅皆歇,甚至战争也会休兵,所以这是一个安宁之日,团聚之日。但就像杜甫《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总有一些人离家在外,不能与亲人饮宴、看佳人画梅,冬至这天,旧家都会给他们留着一份温暖与念想吧,“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