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与焦虑共处_网易订阅

※发布时间:2017-11-26 15:53:1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大家要知道就是要缓解焦虑的症状,就要解决带来焦虑的根本原因,因为感情问题还是因为工作问题,因为自己的财务问题还是因为个人的发展问题?一定要找到最根本原因。

  窗外下着小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回顾的生活,我在过去一两年时间对于焦虑的认识,以及缓解焦虑的方法。因为我知道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所以我把这个经历讲出来,可能对很多朋友会有一些帮助。焦虑很多人都有,或轻或重而已。大部分人习以为常,不在乎。我在去年之前也是这样不在乎,直到去年焦虑严重到影响了身心,比如,心跳加快,头昏脑胀,这个时候才开始不得不重视起来,主动去寻找解决办法。

  大约在2012年下半年,因为工作繁忙等各种原因,发现自己很容易心率过快,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开车,在2013年也就是去年的春季。去美国出差的时候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整个越洋飞机上,我听着飞机轰轰的噪音无法入睡,心跳也非常快。当地时间上午10点左右抵达美国,排队入关,等到酒店的时候是12点左右。15分钟之后,我们就和几个老板一起出发,到了咖啡厅,他们给我点了热牛奶,我发现我自己竟然难受到无法吃饭。

  下午到会议室,在最初的一小时内,我觉得自己快崩溃了,会上讲什么我都忘掉。我自己找一个机会,就是从会议室出来,在阳光下踱步,多好的阳光,多好的空气,多好的花园。但是我那时候是内心接近一个比较崩溃的一个地步,我在那个时间想过说:叫救护车来,把我接走。但是因为过来一起是两位老板,我怎么好意思去拖累他们的行程?我在花园徘徊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才又重新走进会议室。如果你曾经经历过心理接近崩溃的边缘,你知道这种感觉。总之,这第一个下午真的是有点类似于,我总算熬过去了。第二天的日程,也算过去了。在硅谷,睡了两晚上,然后又匆匆赶了回来。

  再后来,有一天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心烦意乱,然后心脏也很不舒服,我突然觉得无法再工作,只能请同事打车送我回家。在这个时候,我决定一定不要再扛了,去医院看看。

  第二天,我去了专科医院,整个下午,我做了各种测试,包括测试,大概几百道题,包括光电刺激,包括心电检查。在做心理测试的办公室里,总共有6台电脑,给我留下印象的不是哪一道考试题,而是和我一起同处一屋做测试的其他几个人。其中一个小伙子是从农村过来,由父亲陪伴,他第一个问题就让医师很崩溃。他拿着鼠标说,「这是什么?我不会用」。原来他从来没见过电脑,根本不会用鼠标。一会儿有一个年轻女孩匆匆地推门进来,非常暴躁,然后和医生话没说两句,然后就争执起来,突然打了医生一拳,然后就跑走了。我安慰医生几句。医生说,没事,这种人经常见。

  还有一个40多岁的女士,很瘦,她在做问题的时候,问:「有些问题,我能不能不回答」。医生说:「每个问题都得回答,不回答怎么才能测准?」原来在这些测试题中,有一些和「性」相关的,她说:「我从来没有恋爱过」。听到这话,我完全蒙了。

  我做心理测试题的时候,居然身边三四个人是这样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相比他们,非常正常,也很幸福。一个下午出来,整个综合结果,其实是符合我的预期的,就是有焦虑的倾向,但是没有发展到焦虑症,还没到需要去靠药物去治疗的地步。但是,必须做主动干预。医生推荐我去做心理咨询。

  其实2013年,差不多刚过新年的时候,我已经找过很多办法:比如运动,比如深呼吸,也去看一些书,去了解这些事情。但是当时因为并没有确定这是焦虑带来的各种身心问题,所以没有完全地对症下药。

  经过这次的检查反倒是我了。第一目前问题不太严重,还没有到严重到必须依靠药物去治疗的阶段;第二,我知道自己必须心重视起来,而不能像以前一样,得过且过,能扛就扛;第三,我必须正视「焦虑」,聚焦在问题上。知道问题在哪就可以对症下药。

  很多朋友来信问有关「焦虑」的问题,我认为,你在寻求解答之前,先要尝试去定位问题。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怀疑这个东西是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一些疾病,那最好去医院做一个彻底检查。如果检查完之后,医生给你一个结论,那你按照这个结论去对症下药,我会觉得是比较放心的。

  那我先讲一下,去年确诊焦虑倾向之后,我是怎样缓解这些问题。怎样缓解焦虑的问题?有几个方法,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效的:

  有关冥想,我其实谈了蛮多。我先讲一个事情,几个月前参加一次非常高端的酒会,参加的人都是中国互联网圈的牛人。包括美团王兴,包括3G门户的创始人张向东等。有一个分享环节,王兴讲自己看的什么书,张向东讲自己骑自行车的经历。有一位电商大牛,他业余在做一件事情:。他给大家讲:他觉得每一个现代人都应该尝试学会每天冥想一段时间。他问大家:什么是冥想?我第一个脱口而出说:冥想就是什么都不想。他马上说,对,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冥想的含义:什么都不想。其实想做到「什么都不想」是很难的,怎么办?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呼吸上。推荐大家看哈佛大学教授的「幸福课」,其中一堂课,他带领全班的学生一起带来冥想。我在看那个视频的时候,也是跟着他一起来做冥想,感觉非常好。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先冥想然后再入睡。具体做法就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到卧室里,然后在地上,听一些冥想的音乐,呼——吸——呼——吸,大概15分钟左右。你会发现,当你真的想去做冥想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事情:要么你思绪万千,有各种不断进来,要么是你冥想一会马上就睡着。

  关于冥想的音乐,我最喜欢的是一个来自尼泊尔的Choying Drolma的作品,真的是天籁之音。

  关于睡眠,大家都觉再自然不过。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睡眠都是不够多,我一直的观点是,我们应该保持尽可能到每天 8小时的睡眠。但这点我目前做得不太好,有一段时间做得还是不错。当然,可能是因为,最近问题解决得好,所以有时候心里面放松,反而就睡得晚了。

  定期规律的运动,能让你对自己的身心产生一种控制感。当你在运动时候,你可能会比较聚焦于身体的感觉,脑子里没有那么多,这种感觉是不错的。关于运动,我们说的很多,此处不再赘述。

  缓解焦虑,以上三个措施比较有效。但这些都是辅助措施,除病,必须除根。但焦虑这个病的根源在心,怎么办?那么我这里提出几个:

  这里的亲人,就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比如爱人。我自己首先和父母打电话坦诚:我最近其实处于一个焦虑的状态,但是也告诉他们不用太担心,告诉他们焦虑是因为什么。那以前,我报喜不报忧,把所有事情都压在心底。但是这次我敞开去他们谈,他们也逐渐能培养自己的承受能力,也逐渐学会从他们的角度不给我太多压力。

  另外我和妻子沟通,说我过去在家里也都是只说好的东西,不说问题,那现在我会把我担心的事情:无论是生活还是职业,还是个人发展方面问题,和她去沟通,那她,也会去帮我去想这些问题,同时也会去帮助我去分担家庭和生活的一些压力。

  想根除这个问题,第一步,一定要先把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担心和自己的困惑向你身边最亲的人去坦诚敞开。

  如果你现在工作了,那我觉得应该向事坦诚自己的焦虑,如果你上学,应该和同学去去聊一聊。有一天我开例会,给部门的下属,大概几十个人说:近期我内心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阶段。请大家理解。最近尽可能先别找我吐槽,你可以找其他人,找一些朋友,去吐槽。因为在这个阶段,我需要先把自己照顾好。这是对下属,然后对于关系好的同事,我会在吃饭的时候随口给他们说出我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焦虑,现在有些什么问题。其实不是求助,就是寻找一个心平气和的对待这个问题的一个。也就是说,当身边的人,身边关系好的人知道你现在焦虑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比较地去对你。而且很多人有同样的问题,他们也会说出自己的焦虑,也会说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二去大家发现,唉,大家都差不多。这样感觉就会好很多。这个不叫阿Q,这叫互助。大家在一些美剧中,可以看到有酗酒习惯的人,他们会坐在一起,互相讲自己如何饮酒,然后又如何戒酒。这个互助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蛮好的恢复实践。我们说出我们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同的故事以及我们共同的解决方法,其实很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

  你要向自己的去坦承自己的问题。因为很多压力来自于工作。这个时候,你顶着压力,自己不说,尤其不给老板说,老板会觉得你现在工作效率低。其实最好的方式就给老板说:最近的确是有一些问题,希望老板能理解。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会找回状态,

  基本上所有老板都会比较理解这个事情,当然,我们公司的文化会更好一些,就大家其实都比较都蛮理解。老板说,你想休假,你想在家工作,你想怎么样怎么样都可以,只要你自己身体恢复好就行。

  所以,通过向亲人敞开身,向同事同学朋友坦诚自己的焦虑,和老板去沟通,让自己客观上减少的压力,并且给自己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周边。

  最后一部分,我来总结一下,过去一年这样一个经历和,顺便说一下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比如书籍。

  现在,我基本上可以和焦虑和平共处了。对于焦虑的态度,我不谋求彻底的消灭它,唯独希望它在合适的空间活动。

  其实人体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的那种难受,都是人体的自动机制。你想一想,如果一个针扎你,你不感觉疼,那个感觉是很的。很多疗牙疼的办法,就是把牙上的神经直接烧断,我个人感觉(尽管这种感觉很可能不科学):这个方法是不对的,当你感觉不到疼的时候,牙齿周围的一些炎症会被你忽略掉,这对于尽早的发现真正的疾病是不利的。所以我要做的不是「试图焦虑的感觉(症状)」,而是接纳「焦虑焦虑的感觉(症状)」,进而接纳「焦虑」本身。我不再觉得焦虑是问题,它只是一种「应激机制」。

  当我不害怕焦虑,我接纳了焦虑的时候,它就没那么容易兴风作浪了。因为焦虑本身没有太大的危害,他是你身体的一种自然的应激机制。问题在于焦虑带来的「症状」,各种身心难受,比如心跳加快,头昏脑涨等等。感觉不妙,内心产生了感和恐惧感,和恐惧又进一步加强了焦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里我得感谢一本书《焦虑症的自救》(作者克莱尔·威克斯),书的序言就很吸引人,作序的是一个旅居英国的华人。他说:「我曾经焦虑,我曾经是一位极度痛苦的人,但是我现在却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他说我能理解心理疾病或疾病的痛苦和无奈。因为我在看这本书以前无论如何挣扎,总感觉没有任何医生可以像拔掉一根刺一样把我身上这种的疾病拔掉。那时候,虽然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但是作为一个症病人,我却不知道如何救自己的紧张和对经紧张得无比恐惧,与我同行,我到哪里他就跟着我到哪里,无时不刻,摆脱不掉,恐惧成了我生活的全部,这使我几乎了对生活的兴趣。」

  哪些人最适合看这本书?按照作者的说法是:如果你因为患有神经衰弱或者神经处于一种糟糕的状态,而读这本书的话,你是一个最适合读这本书的人

  这本书里面包括以下专题:悲伤内疚与羞耻感、症失眠、清晨恐惧感、抑郁、信心、与他人交往困难、回家困难焦虑等。每种都是常见的心病,而这种心病往往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比如经常性的胃痛,手出汗,心跳加快而恐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脏四周疼痛颤抖,呼吸困难,眩晕,也时而发生。

  这些情况里面有一些我是遇到过的。当然,我同学同事中有人焦虑症状很严重,直接要去送到医院去去急救的。

  对于这些问题,书中提到一个简单原则: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4个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接受。什么是接受?

  作者这样定义说:「首先你确定自己到底是真正的接受?还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接受了。要分清这两者的界限。比如你对于胃痉挛、手出汗、心跳加快,头痛等症状并不十分在意,那你是真正的接受了。就算你一开始不能平静地接受,那也没关系,因为在这个阶段要平静下来是不可能的,我所要求的就是你继续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不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些症状上。简而言之,就是不要过分在意这些问题,继续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生活。」

  这里说一点,这种上的一些问题,就是包括焦虑,紧张,他不会让你身体一下子出现很大的问题。当然你要确认,你的确只是上的一些不适,而不是有其他身体问题,这个需要去专科医院做全面的检查才能确认。

  作者要求你不要在意这些问题。比如心跳加快,心悸等一堆问题,你越在意它会越严重。而是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然,与此相反,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是逃避,不是面对;是,而不是接纳;是过分的关注,而不是飘然而过;失去耐心而不是耐心等待。

  我自己在去年(2013年)4月份确诊之后,其实有很多改进,严重的症状比如必须要去医院的症状,再没出现过。但是当我以为完全好的时候,却发现一碰到,马上露馅。比如,我们每年都有一个大会,我是下午的主持,本来以为像往年一样,是一个三四百人的场地,结果是一个两倍大的会场。灯光又特别强烈,再加气炎热,我一上台就非常不适:心跳得非常快,胃也不舒服。每一次上台去串场,我总是扶着,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不会晕倒。到最后,有一个圆桌对话环节,我是主持人,因为胃不舒服,当时根本没法坐下来。我就站着,一边面对六百多人的观众,插科打诨,说我中午吃了川菜,胃不舒服,一边还要和台上嘉宾对话,现在想起来那段经历还是惊心动魄的。

  由此可见,焦虑这种问题其实一直都潜伏在那里,你所谓进步的只是说让症状较少出现了,比如说以前你对这10个人讲话都很焦虑,现在变成了你对100个人讲话焦虑,这就是进步。

  对于焦虑,我的基本观点:焦虑无法根除的,但是可以和平共处,而和平共处的方法就是接纳无条件的接纳。最后,大家要知道就是要缓解焦虑的症状,就要解决带来焦虑的根本原因,因为感情问题还是因为工作问题,因为自己的财务问题还是因为个人的发展问题?一定要找到最根本原因。

  然后要去面对这个事情,要坦诚。这个事情要去改善,因为这样你才会发现,伴随着柳暗花明又一村,伴随着事情的解决,是焦虑本身的大大缓解。

  在此,我很感谢焦虑,它让我找到很多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不仅能克服焦虑所带来的不适,也是适应其他心理问题的良方。在和焦虑为伴的日子里,我不断迎来事业财务和人生发展上新的机会。

  所以,各位读者,如果你们碰到任何挫折,任何痛苦,你就告诉自己这句话:任何挫折,如果如果无法彻底击败你,那一定会使你变得更强。

  ? 我讨厌那些善良、优秀、又完美的人 ? 最好的安全感是饭在锅里,钱在兜里 ? 当我们热议房价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诗和远方? ? 究竟是什么挡住了普通人的逆袭道? ? 谁的工作是一开始就能看到前途的? ?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这次,TalentGuide邀请到职场专栏作家,国内多家撰稿人,先后就职新浪微博,搜狐视频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市场经理的七芊老师,为我们分享: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