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怎样建构情感性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8-8-21 18:14:4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情感教育可以提高成绩、缓解学生的种种问题,最终目的是使人在应对冲突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情感结构和情感反应模式更加合理、恰当,人更好地生活。学校教育需要以情感文明为,从关注学生的情绪入手建立情感性的师生关系。

  不同的人表达同一行为,效果千差万别。即便同一教师表现出同一行为,也会产生多种结果。教师给学生起了昵称,学生对此事看法各不相同。例如,小学的称一位姓卓的学生为“小桌子”,他认为老师不尊重、不喜欢自己,告诉了家长。后来经过沟通,学生明白了老师觉得自己可爱才称呼为“小桌子”,并不意味着老师说自己是“木头”。

  师生之间如此,同伴之间亦如此。“校园小霸王”常常大动肝火,原因在于他们把中性信息和表情误认为恶意,由此导致矛盾。美国的·戈尔认为,患有饮食障碍的女孩无法区分、焦虑和饥饿感的差别。有些误读产生的原因在于,他们有情绪识别方面的障碍。有些原因在于情绪情感上的表达、理解和解释各不相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同样的言行会引发学生的多种理解及后续行为。影响因素在于教师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在于学生在师生情感关系基础上对该言行的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建的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该问题。他指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体系即B(belief)。这又被称为情绪ABC理论,其中B是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认知和评价体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情感以及由于情感而形成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系统极其庞大且复杂。

  情感教育的旨是情感文明,这也是教育和人类文明的追求。情感文明应成为新时期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情感文明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包括物质、制度和等社会整体的情感文化,在中观层面表现为友好的情感氛围,在个体层面表现为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情感素养和情感能力。情感文明是指通过带有情感温度的教育使人先天性的情感经过而成熟,人类由此达到美好、舒展的情感状态。

  情感教育可以提高成绩、缓解学生的种种问题,最终目的是使人在应对冲突、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情感结构和情感反应模式更加合理、恰当,人更好地生活。良好情感能力和品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是积极向上的外在情绪。因此,学校教育可以以情感文明为,从关注学生的情绪入手建立情感性的师生关系。

  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力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必需品,对于教师理解和师生交往具有基础性作用,也可以成为“不幸”教师和“问题儿童”的补救措施。

  《情感德育论》认为,目前学校教育较多关注认知发展,然而过分强调逻辑——教育可能反致感受性受损。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直接经验累计不足、情感不发达的状况下,形式主掌握大量知识必然造的感受性萎缩。学校教育需要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是生物——心理本能,人的感受、情绪及其行为外在表现有合。情绪与情感密切相关,但未经教育的情感是不会自然成熟的。朱小蔓认为,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大致阶段如下:3岁至8岁,童年早期以快乐——兴趣的惬意感受色调为主。9岁至14岁,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儿童以自尊——荣誉感和顺遂体验为主。15岁至22岁,高中到大学毕业的青少年,以理想与现实的同一感为主。

  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是一个群体的情感基调,决定班级的群际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学生的情绪体验。情绪心理学认为,群际情绪(intergroupemotions)是指,当人们认同一个社会群体并且对于影响该群体的事件或客体做出了情绪上的反应时所出现的情绪。例如,a型血人的性格对某一群体的、班级获得荣誉时的群体自豪等都属于群际情绪。当仅有教师和学生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群体外的领导者和典型示范,教师的情绪情感无论是否有具体对象,都将影响群内的情绪体验。美国心理学研究者戴安·麦凯等人的研究表明,人们能够为了一个群体或者同群体而体验情绪,即使当者本人没有受到影响时。教师对个别的强烈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其他学生也会体验相类似的情感。

  朱小蔓认为,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有安全感、信任感的空间,儿童的惬意感。人在安全无恐惧和信任的关系中容易生长出安全、依恋、归属、自信、自尊等生活感受,经常的、良好的情绪感受可以发展成稳固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构的德性成长的基础。因此,良好的情绪氛围、情感和情感性的关系,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此外,学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建设情感交往型课堂,建设情感文明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怎样对待他周围的东西和生物(一本书、一本本、一株花、一只鸟和一条狗),这正是人性素养的开端,是对人的态度的开端”。这也是情感文明的开端。以情感创设为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墙壁上所表达的内容都传递着价值观,这些内容应相信儿童、和鼓励、具有建设性和充满希望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基于个人成长经验同情性地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教师如果把自己当成儿童、以自己童年的经验体察儿童的情绪情感,理解关怀儿童,就会更容易赢得儿童的信任,更易于建立情感性师生关系。

  其一,师生都需要学会识别和调节情绪,即通过人的某些外在表征认识情绪,知类的情绪种类繁多且复杂,能够识别和准确描述情绪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用心灵来感觉别人内心的极其细腻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回答它们。”儿童通常是的,教师和儿童的交往过程中,教师是否对儿童怀有真挚的情感,儿童是可以敏锐捕捉到的,也会给予教师回馈。

  其二,师生需要学会调节情绪,知道回应同种情绪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对于负面情绪,首先需要承认每个人情感感受的合和独特性,尝试理解和陪伴以安抚情绪,等待情绪平静之后再解决问题。

  其三,学生对教师的关心,教师需要具有性,能够识别和认可,给予积极回应。例如,小学生没话找老师说话,小学生把自己的画作和折纸等送给老师。教师应该懂得以上这些行为只是学生为了表达对教师的喜爱、求得教师的关注,应该得到自己的接受、承认和肯定。

  其四,教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恰当地回应他人的关心和感谢,在彼此关怀的互动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里”。情感要落实在行动中,教师可以在行动细节中指导学会关心。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看见小姑娘在摘花,便问她,摘这花是要送给谁?这便是教师对学生的行动,即便学生的行为有所不妥,也可以引向恰当的方向。

  教师在学校的职能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联结,让学生确信,在任何时候教师都是值得信任的领人。学校教育应以关注情绪情感为起点,以情感文明为旨,建构情感性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小学教师情感的冲突与应对策略研究”[TJJX15-015]之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家长接孩子难、课后难”这一老...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