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有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做到这点很难,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韩国著名导演李沧东的电影《诗》里,就有这样一位老人。杨美子年过花甲,和读初中的外孙相依为命,她靠救助金和打零工生活,可是每次出门都会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别人夸她“小旭奶奶真是一位美人啊”,美子会像孩子一样的笑。美子66岁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灵魂,她热爱鲜花,经常说些奇怪的话,她甚至还去学习如何写一首诗。
李沧东注定不会把《诗》拍成一部表现韩国祖孙生活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平静的河水上漂来了一具少女的尸体,不堪校园性的女孩朴姬珍投水自尽,美子的外孙钟旭正是者之一。六名男孩家长结成统一战线,试图搞定学校、和者家属,以3000万韩元的赔偿金了结此事。故事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美子想在文化院课业结束的时候写一首诗,另一条是她必须筹集到付给者家长的500万韩元(约3万元人民币)赔偿金。
无限风光在险峰,李沧东竟然选择第一条做叙事主线,于是影片中用了大量篇幅表现美子如何寻找灵感、观察生活,拿着本子记录思维的碎片。她观察苹果的颜色,体会苹果的味道,她坐在树荫下,听树叶对她说话。她站在桥上,风吹走了她的帽子,她先是惊讶,转而感到微风吹拂头发一阵轻松,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以虚写虚的手法最见导演,故事的节奏虽然平缓,戏剧冲突并不明显,但是情感的张力却越来越强,上的与经济上的困窘几乎快要压垮美子纤细的神经,而最让美子难以承受的是,六个少年的校园性导致一名少女投河,这是不掉的。
影片表面光影和煦,人们平静的生活,小孩子在玩呼啦圈,可是一切都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感到紧张。少年们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美子以一种的方式筹集到了赔偿金,孙子也被警方带走了,是美子自己的吗?影片中恰到好处的留白,反而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影片的最后,情感的张力弦满而发,美子终于写出了一首诗,是人生中第一首也是最后一首诗,名字叫《圣艾格尼丝之歌》,圣女艾格尼丝的故事来源于教传说,她代表了不渝,不畏的意志,美子的声音作为画外音出现“你那里好吗?还是那么美吗?……你能收到我没敢寄出的信吗?我能表达自己不敢承认的吗?时间会流逝,玫瑰会枯萎吗?”
,是比冷漠更冷漠的情感。美子在医院门口看到了女孩的妈妈,她和偏瘫老人的女儿谈论这件事,对方没有任何回应,只是在收银台忙碌,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她回家问外孙,外孙镇静得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眼睛盯着电视向外婆要新款手机。当她知道疼爱的孙子是犯之一,她把女孩的照片放在餐桌上,她拽开孙子蒙在头上的被子,她想知道事情的,孙子始终没有给她一点反馈,孙子一直冷漠得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感让惊,他和其余五个男孩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同年级的女孩,导致这个女孩投河,他唯一的举动就是把大家叫到家里商讨对策,然后就坦然地照常上学、照常看电视、照常踢球打游戏。他知道女孩死了,他知道外婆知道了,他看见桌上摆着女孩的遗相,他被外婆深夜叫起来问话,却依然蒙上被子,一言不发。他还是未成年人,他不能这样冷漠。
而其他几个男孩家长的表现就更让人了。他们只想拿钱摆平这件事,从来没有人觉得自己的孩子重罪,甚至还有人说,那个女孩又丑又矮,是自愿的。没有人谈论惩罚,开会的目的就是筹钱。第一次商讨,美子默默地出门,看着窗外的鸡冠花,第一次写下短句“红得像鲜血一样的花朵啊”在她知道孙子是犯的时候。
接下来的几次商讨,学校老师来了,大家绝对保密,赶快签订协议。的记者来了,不再追问美子案件的细节,而是坐在旁边微笑,显然已经被家长们了。最后,女孩的妈妈也来了,穿着朴素的衣服,看得出家庭并不富裕,她面容冷静,是来接受赔偿金的,因为弟弟还要上学。
孙子和外婆的隔阂显而易见,女儿会是美子情感的寄托吗?美子多次强调她和女儿是很好的朋友,但事实上,她没有把告诉女儿。女儿很少付给母亲赡养费,漠不关心自己的儿子,也不来探望祖孙,母女的联系仅限于电话。或许,女儿只是地应付母亲,美子的内心是孤独的,她宁愿保留一点,对别人炫耀“我和女儿像朋友”,却连向女儿开口要赔偿金的勇气都没有。美子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不像外面的世界那么冰冷,而是温情的,充满了光、暖、鲜花与爱。
拍过《漂流欲室》、《空房间》等影片的韩国导演金基德说过:“在韩国导演中,如果李沧东排第一,姜帝圭排第二,我就当之无愧地应该排第三位。”李沧东43岁才开始拍电影,至今只有五部电影问世。2007年,他的第四部作品《密阳》帮助女星全度妍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戛纳影后。而这部《诗》让李沧东荣获2010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李银河在微博上向大家推荐《诗》。“虽然长达两个多小时,可是一直没有厌倦,很紧张地从头看到尾。感觉特别诚恳,特别厚重。对人生的思考,对诗歌的,祖孙关系的所有细节都非常动人。人性的和美好,冷漠和温暖,都有上佳的表达。”
李沧东是典型的作家电影人,他的经历丰富,除了教师、作家、编剧、导演的身份之外,还担任过16个月的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李沧东始终用冲淡平和的态度关注社会伦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有,才有;有丑陋,才有美丽。这些东西都不会存在,需要反差才有美感。你也许会认为,我是在展现苦痛、的人生,其实,我是在通过这种的表现,来凸显人生的希望。”
李沧东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他在1994年就来过,计划在大学众多的学院开一家韩国餐厅。他最喜欢的导演是侯孝贤,在看《风柜来的人》是受到震撼,惊觉“这个导演怎么可能知测试你的前世今生道我的秘密”。从《绿鱼》的情仇,到《薄荷糖》的反思历史;从《绿洲》的真挚爱情,到《密阳》中的与逃避,以及今天《诗》的救赎。李沧东的每一部电影,都书写着深深的人文情怀,透露着导演安静影像下的力量。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