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是伴随网络新及网络行为的扩展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新型空间,它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和模式,也是人们购物、休闲、咨询、发表言论的物质与双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网络社区在作为的新平台、人际互动的新承载方面,凸显出了越来越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虚拟的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并非毫无关联,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不仅互补互动,而且密不可分。例如,现实社区中人们的生活形态、交往模式为网络社区提供了模板和示范,而网络社区将现实社区中的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可以说,网络社区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镜像”。因此,要追溯网络社区的发展史,首先要了解传统社区。
“社区”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社会学家通常把它作为研究社会的起点。1887年,社会学家滕尼斯首次把“社区”引入社会学的视野。在滕尼斯的定义中,社区被视为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意志被共同意志所,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共同的文化意识以及亲密无间的关系是社区的精髓。社会学家怀特则从社区内在联系上指出:“社区”一词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对于发生在身边的和熟悉的社会的归宿感。随后,在社会学界,社区的构成要素被界定为: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相应的社区组织以及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互动关系等。虽然社会学者的这一界定是针对传统的现实社区而言,但对于网络社区来说,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人们在社区中生活、交往、休闲,从出生到成长直至终老,始终生活在社区的范围内。为满足社区的需要,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用以规范社区的行为并为整个社区服务。同时,通过互动,人们在社区中形成了各种关系,并逐渐产生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于其中的均须遵循这些制度与规范。
上述现实社区的基本特征在网络这一虚拟社会中均有所映照,其中最典型的形态莫过于网络社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不仅可以在现实社区中休闲、交往,还能在网上虚拟空间中发表言论、娱乐休闲甚至结交天涯海角的朋友,体验数字化的。当然,这个虚拟空间并非是完全的“乐土”,在其中亦有着无形但不容忽视的制度与规范。在这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传统社区的形式在网络中得到了对应,网络社区随之产生了。
从全球范围看,伴随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社区经历了不同形态的演变与拓展---从最初的BBS电子公告板、新闻组、电子邮件,延伸至公共论坛、在线游戏和电子商务,再拓展至各种贴吧、博客、SNS、微博等新形态,网络社区的表现形态越来越多样。目前,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网络社区尤其是其中的互动代表着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
在我国,网络社区起源于20世纪80~90年代的BBS公告板,并在21世纪初飞速成长,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阶段。纵观其从雏形至成熟的演进,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网络社区的雏形是BBS电子公告板,即通过网络来和获取信息的公告板或论坛。BB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8年在地区的计算机上,克里森认识了意气相投的罗斯,之后他们经常进行项目合作。但由于两个人不住在一起,而电话又只能进行语言的交流,加之当时的暴风雪,因此,他们就借助于当时刚上市的调制解调器将彼此的苹果电脑通过电话线连接在一起,世界上第一个BBS就此问世。随后,BBS从两个人的联络平台发展为令人瞩目的全球公共话语空间。
在我国国内,网络社区也是从BBS起步的。通过BBS,网民可以实现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在线交流,体验从未有过的新鲜交往方式。1983年,BBS传入中国地区。中国内地最早的BBS站点是1991年在创建的长城站,由于互联网尚未开始普及,当时用户访问量每天只有十几人,且大部分用户为海外的中国留学生。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BBS站点,尽管服务内容单一,界面稍显单调,但它聚集了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并使国人逐渐认识了BBS,因而成为中国网络社区文化的开端。
在这一阶段,BBS尚未大规模普及,用户规模很小,多为国内的科技人员、计算机爱好者以及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其功能应用以发布新闻和交易信息、发表个人感想、互动式问答为主,且主要用于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网络通讯。对于BBS的早期用户来说,尽管他们面对的只是单调粗糙的界面和曲折的交流方式,但毕竟突破了单向的界限,使得他们开始了真正的社会化互动交流,这种新鲜的交流方式在当时风靡一时。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BS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力量日益强大,其许多特性亦被后续出现的网络应用所借鉴。
当然,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闻组、电子邮件等网络形态也具备了网络社区的基本特征。以新闻组为例,它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将不同的用户连接到一个基于网络的新闻服务器上,使得用户可以阅读他人的消息并参与讨论,可以说新闻组实现了网络社区的理想---网民的完全交互式。但由于种种原因,新闻组后来在国内并未大规模推广开来,用户仅局限于一些IT界人士或高校师生。电子邮件也是当时备受青睐的网络交流方式,它通过电子通讯系统进行信件的书写、发送和接收,是当时乃至今用最广泛的网络人际方式,也是网民进行离线交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网络社区的出现,要追溯到1984年创建全球电子讨论链,它首次实现了“虚拟邻里关系”的交互式讨论和协商,1990年引进Cyberspace的名称,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网络社区之一。
在中国内地,成规模的应用意义上的网络社区的出现,是以1998年3月大型个人社区网站西祠胡同的创办和1999年6月“全球华人虚拟社区”ChinaRen的登陆为标志的。其中,西祠胡同成功地发展了以讨论版组群为主导的社区模式,而ChinaRen则第一次以聊天室为核心,开发了游戏、邮件、主页、日志等一系列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内容。之后,讨论版组群和聊天室成为各大社区网站的核心应用。以聊天室为例,它将天南海北的网民在线聚集,通过公共聊天室这一平台,为网民提供了一种极为方便快捷的沟通途径,从而成为最早出现的网上聊天方式。这一时期,我国国内较早出现的聊天室是“163网易聊天室”,在网易聊天室的黄金时代,同时在线万人,对于早期的聊天室网民来说,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聊天,而聊天的平台便是聊天室。然而随着网络沟通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聊天室逐渐失去其优势,再加上聊天室内容的变质,不健康、不文明、不安全的内容其中,原来较为的聊天室格调变得乌烟瘴气,这都使得聊天室逐步没落。
在这一阶段,另一个知名度较高的网络社区是1999年3月成立的天涯社区,其定位为全球华人网上家园。自创立以来,其以、包容、富有与人文气息的特色受到了全球华人网民的追捧。有数据显示,2000年3月1日天涯社区注册用户仅为104人,而到2010年3月,用户数已达3500多万,天涯社区逐渐发展成为以论坛、博客、部落为基础交流方式,综合提供个人空间、相册、音乐盒子、分类信息、站内消息、虚拟商店、来吧、问答、企业品牌家园等一系列功能服务,并以人文情感为核心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大型网络社交平台。从天涯社区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乃至网络社区用户群的变迁---由社会精英人士向普通大众的过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掌握了话语权,开始参与到网络社区的话题讨论、情感交流、解疑答惑等活动中去。当然,网络社区用户主体的变化也带来了社区相应的变迁---从社区的结构到社区功能、从社区文化到社区价值等的变迁。
从2000年开始,我国网络社区获得了蓬勃发展,特别是2005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国内网络社区的数量开始出现成倍地密集式增长。一些针对专门人群、专门领域的专业网络社区开始出现,如以书籍、电影和音乐评论为主体内容的豆瓣网、摄影发烧友的聚集地---色影无忌、汇聚军事爱好者的铁血军事社区等。这一阶段,以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百度贴吧等为代表的大型综合社区以及以豆瓣网、铁血军事社区等为代表的专业社区成为众多网民的必经之地。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的网络社区可以被称作第一代网络社区。第一代网络社区是当前网络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它聚集了数量巨大、特征迥异的网民,这些网民成为整个互联网网民群体中极为重要的一支。第一代网络社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分享与交流互动,例如,相对公开的BBS讨论和信息发布、在线即时聊天、在线游戏、电子邮件以及电子商务等,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或相关行业、领域的网民聚集其中,进行数字化的沟通交流以及信息的共享和汇集。
第一代网络社区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前所未有的性和亦真亦幻的虚拟性。首先,它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性的特点,即没有固定的中心,也没有严密的管理机构和繁杂的规章制度,只有作用十分有限的社区管理员,网民可以跨越地域、身份、阶层、行业等的,与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人交流交往,同时,网民也不会受到现实社会的各种约束,可以地发起话题,还可以很方便地加入、参与或者退出社区。总之,网络社区将社会特征迥异的群体纳入其中,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共享,消解了传统中心化的控制,为网民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平等、的空间。其次,它使得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第一代网络社区中,网民的相貌、年龄、身份、职业、阶层乃至性别等特征均被隐藏,惟一存在的是数字、图标和符号,鲜活的人在网络上被转换成各种代码,这种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相貌、身份、利益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交往局限。可以说,在第一代网络社区中,网民在享受快速信息与互动服务时,感受到更多的是隐匿、满足的快乐。
在第一代网络社区中,网络社区的性和虚拟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无远弗届上,还表现在社区“见面不相识”的网上虚拟交际中,所以第一代网络社区通常被称作“虚拟社区”。然而,第一代网络社区虚拟性的交际方式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感和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也因其过分注重商业化而略显冷漠,同时,的虚拟身份使得虚拟社区存在言论规制难、不真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强调实现“真正的人与人对话”、以人和社区为中心的第二代网络社区在21世纪初逐渐兴起,新型的社交网站(SNS)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SNS是英文socialnetworkingservice的缩写,从内涵上讲,就是社交型网络社区,即现实社交关系的网络化。它将现实中的社交圈子搬到网络上,再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以某个网民为例,以他为一个网络结点,在其相识的人之间形成了网状连接,就此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小团体。SNS被视为WEB2.0时代的六大主要形式之一。
2003年,SNS网站从美国兴起,短短5个月就风靡整个地区。成立于2003年3月的美国SNS网站Friendster被视为全球社交网站的鼻祖。
通过借鉴Friendster模式,我国SNS网站随后不久开始出现。2003年8月,海归精英刘健和饶磊创立了中文SNS网站“友友觅”UUme,其核心服务为“通过朋友认识朋友”的第二代在线月,马云和其搭档刘勇推出了面向全球华人的社交娱乐网站“亿友”YeeYoo,并将自身定位为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交友服务提供商。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内涌现出了十几家类似的社交型网站。
然而,Friendster出现不久便遇到了发展瓶颈,2004年,由于注册人数超过了服务器负载的规模,致使网站运行缓慢甚至无法登录,这使得用户极为不满,由此导致Friendster在美国的用户大幅流失。与此同时,SNS的寒流在国内也开始出现,由于当时我国SNS的概念和市场远未成熟,“友友觅”UUme和“亿友”YeeYoo面临严峻,随后两家网站逐渐转型,其他SNS网站也基本未能存活,国内第一次SNS浪潮就此终结。
Friendster面临的困境很快被后来者Myspace打破,成立于2003年9月的Myspace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社交网站,截至2007年已拥有超过2亿的注册用户,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2005年7月,Myspace被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随后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SNS网站。
Myspace在美国的成功掀起国内新一轮的SNS风暴,2005年前后,大大小小近百家“中国Myspace”开始涌现,比较知名的有碰碰网、、猫扑等。但是,如同第一次浪潮中“中国的FriendSter”们一样,2006年底,“中国的Myspace”也几乎全面滑铁卢,51.com、猫扑等网站纷纷转型。
Myspace出现不久,其超越者Facebook便诞生了。Facebook创建于2004年2月,是目前全球第一的社交网站,其创办者马克?扎克伯格当时为哈佛大学的学生,最初Facebook网站的注册仅限于哈佛的学生,随后扩展到美国的大部分高校,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edu、ac.等)都可以注册,最终,Facebook向全球所有网民,任何用户只要输入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即可加入。2008年5月,Facebook首次超过Myspace,成为全球最大的SNS网站。2009年12月,Facebook的人次达到4.69亿,从而取代AOL成为世界第四大网站。
伴随Facebook的以及国内市场的成熟,我国SNS网站进入真正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我国的SNS网站大都借鉴Facebook而来,2005年12月,中国内地最早的校园SNS社区校内网成立,2009年8月,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校内网目前在中国大学生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创办之初,校内网为了注册用户的在校大学生身份,对注册信息进行了相关的,如必须具有特定大学的IP地址或大学电子邮箱才可注册,同时还鼓励大学生用户实名注册,上传真实照片。之后,校内网的用户逐步向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过渡,越来越多的白领通过校内网去寻找老同学,建立新关系。
真正将SNS概念推广到中国主流网民群体中的网站是开心网(kaixin001.com),2008年2月,程炳皓成立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开心网,将市场目标锁定为都市白领人群,并很快受到都市白领的热捧。截至2009年12月初,开心网注册用户已近7000万,在Alexa全球网站排名中,它位居中国网站第八位,中国SNS网站第一名。
SNS网站能在国内推广开来,其最大的价值来源于SNS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上。SNS网站一般要求用户使用真实的姓名和头像,为了在网上找到现实中的朋友,用户往往会主动注册自己的真实信息,通过这种相对真实的信息,用户可以向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转发自己喜欢的帖子,或者通过其他用户提供的资源解决问题。同时,SNS还可以将用户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资源完全挖掘出来,从而在网上轻松地认识“朋友的朋友”,扩展人脉。
然而,无论是校内网、开心网,还是近几年出现的“Facebook模式”网站如若邻、海内等,它们在功能设置、服务模式、应用等方面十分相近,这导致SNS市场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创新严重不足。在这种下,用户对SNS的应用也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在过了新鲜期后,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当然,无论SNS网站面临何种困境,其作为第二代网络社区的代表,与第一代网络社区相比,在网民的自主性和真实性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相对于第一代网络社区中通过内容展示用户的方式,第二代网络社区更侧重于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意识及行为作为关注的焦点,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用户的自主性因此大大增强。其次,在第二代网络社区中基本实现了实名注册,这大大强化了真实的社会联系,增强了网络社区的信任度。可以说,第二代网络社区是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将其数字化,是网络社区人际交往模式的一次。这种网上社区与网下关系相结合的社区一体化趋势将成为未来网络社区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有利于网络社区完成真正的价值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代网络社区的出现并未使第一代网络社区消失,两代网络社区在当今的网络世界存共生,互补互促,共同构建了美丽的网上新世界。【作者:齐立稳】12生肖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