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0日电 (敖川)张英,酉阳县桃花源街道禁毒社工,参加工作以来,她长期坚守在社区康复的一线,用心社区康复人员,用情温暖康复人员,用力帮扶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康复人员,被称为“知心姐姐”。
出生80后的张英,戴着方正眼镜,但不影响她双眼闪动着爽直、热乎乎的目光;老是未言先笑,可以看出是一个纯真欢乐的女孩子。
作为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她来说,初进入禁毒社工这个岗位总有一种“上错花轿”的感觉,工作不知如何开展,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很快进入角色,收获良多。
在正式与康复人员接触前,张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习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有什么危害、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使用专业的手段介入、相关法律法规等。
“社区康复首先犯难的是他们不信任你”,张英说。尽管做了大量的心理准备,当张英正式与康复人员接触时,他们的冷漠与不屑却仍然让她感到很难受。
起初,很多康复人员将张英的朋友圈屏蔽了,不愿意多说,不愿多谈。在尝试过多种方式之后,张英选择了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那就是:每天在微信上对他们热情打招呼,告诉自己的身份和工作职责。
张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们建立信任的关系,也许会很快,也许要很久很久,但张英说“我先做好自己。”也许是她的用心,信任这座“大厦”渐渐在康复人员中建立起来了。
康复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毒品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要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一些想的患者感到“社会容不下我”、“家庭也抛弃我”……这让一些想戒掉的人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有少部分社区人员不愿意履行社区康复协议。在工作中,张英也时常受到康复人员的、言语,常常吃闭门羹。
社区人员黎某来报道时,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我来报到是给你一个面子”。他在填写资料过程中又拒不过多透露家庭情况,几度拍起桌子表达了强烈不满。面对他的激动情绪,在没有自身情况下,张英分用“三步法”平复了他的情绪,第一步让他尽情宣泄情绪,默默聆听,不打断;第二步引导他化解情绪,学会宽容,使他明白长期吸毒的人思想、性格已发生了变化,冷漠、、狂躁冲刘彻最爱的女人动,甚至人性;第三步要学会舒缓放松,及时控制情绪,遇到情绪时用慢呼吸或着按压肘正中方式来缓解。
高某也是辖区的一名社区人员,在上门过程中情绪一直不稳定,不愿意配合工作人员做相关检查,并要打人。面对这类情况,张英和辖区桃花源社区一起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联合高某家人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到了症结,最终解开了他的,帮助他顺利完成了社区。在解除社区签字那天,高某对张英说了一句“谢谢你了,麻烦你3年了。”
“他们也需要隐私,对家人、孩子和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原谅,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不打扰他们的生活,在无形之中净化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张英说。
因人施策,分类帮扶,这是张英做好社区的制胜法宝。在她的手机里,分门别类的为每一名康复人员作了标注,这种方式让帮扶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她会及时通知远在外地的康复人员按期接受检查,通过一条条信息,她及时帮助康复人员办理驾驶证等相关信息……而她这种默默的陪伴和守护,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冉某是一名人员,也是一名艾滋病毒携带者。一次,他来到社区,点名道姓只找张英,两人随后在一间办公室单独聊了很久。冉某将自己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张英,而之前,他从来都是避而不谈。
“张英做事很细心,很认真。”大家眼里的张英,几乎都奔走在街道、、社区之间,走访收集每一位康复人员信息,了解康复情况,登记各类信息,开展禁毒宣传。工作以来,她共计帮扶社区康复人员120余名,走访社区4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
能得到所有康复人员的认可,张英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而最关键的就是将心比心、以情人。正是她的耐心,能从她的眼神中读出期许和宽厚,并在了解事情之后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帮助,而不是敷衍工作或者出于善意的用“心灵鸡汤”应付,所以大家都叫她“知心姐姐”。而她本人也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2018年度社区社区康复优秀禁毒社工。通过专业的学习,用心的工作,她2019年获得了社区社区康复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