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淮安市民朱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网红减肥药”,按要求每天服用三包,没想到两天后无力,头晕、心慌、,可体重一点没减掉。后经权威部门检测,减肥药中含有西布曲明等违禁成分。记者调查发现假减肥药的销售套主要是:通常都会起一个时尚又费解的药名,如“左旋肉碱咖啡王”“巴西果蔬塑身压片糖果”等,然后,通过网络社交软件一对一私下分销、零售和支付。最后,用快递邮寄。整个过程绕开了工商、食药监等监管环节。(6月7日)
网红减肥药被曝添加违禁成分,类似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梳理过往一系列案件,我们其实很容易厘清其中的操作数。可即便如此,行之有效的事后监管和事前预防,在现阶段还是无从谈起。零星曝出的个案,无一不是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而且,整个办案取证过程奔波辗转多地,延宕多时,可以说是成本巨大、代价不菲。诚如相关负责人所言,传统的监管方式已很难堵截和防范这类伪劣产品--那么,出又在哪里?
事实上,诸如网红减肥药这类商品,其主要销售渠道还是在于微商等社交网络平台。归纳而言,其核心玩法就是“朋友圈分享”“熟人圈子口耳相传”以及一对一的私下交易。在这套模式下,熟人之间社交纽带和信用背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之所谓加盟、分销等“类传销”的扩散方式,更是让这种灰色的生意变得一片红火。显而易见的是,正式的公共监管,并不能介入具体、微观的私人社交场景之内。社交与电商的深度镶嵌,让一切变得棘手起来。
传统意义上,包括减肥药在内,一切药品都有一套完整的监督链条,这涵盖了从厂家、经销商到终端零售的全过程。并且,就连药品的广告投放、落地营销种种,也有着一套完整的规范和严格的执法约束。然而,社交类电商交易模式,完全绕开了工商、食药监部门的既有监管。隐藏在一个个对话框、一个个微信群里的“推销”和“买卖”,并不会被识别、被评估和。这几乎构成了游离在法律之外的市场,没有、没有对错、没有规矩可言。
问题“网红减肥药”从不是孤立的存在,与之类似的,还有来历不明的“私家食品”,还有涉嫌侵权的高仿大牌……商品社会的游戏规则和价值秩序,在电商社交化的风潮之下,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之于此,我们除了更多提醒人们多多设防,无疑还得寄希望于监管的再造来重建权威。比如说,加强对“指向性网络痕迹”的自动甄别,并对交易频密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加以预警。在积累足够的样本之后,在明确平台的管理责任之后,随着大数据画像和信息过滤模型的发展,才有望实现公共监管在社交场景下的真正落地。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介为王的时代,网络监管体系的创新与重构,已然迫在眉睫。如若不然,谁能想象还有多少“网红减肥药”在暗地里一方?
本文由悠悠游戏 (www.youycu456.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