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人天下> 文章内容

朝鲜佛教

※发布时间:2019-10-31 23:00: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朝鲜佛教,指位于及发展于朝鲜半岛的佛教,其为汉传佛教的组成部分,主要教义为大乘佛教。其由中国传入,早期的主要活动为翻译经典及,之后出现本土化的趋势,并产生起民族化的佛教传统。朝鲜之有佛教,开始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时代,是由中国传入的。西元372年,前秦·苻坚派遣僧侣顺道等人携佛像与赠予高句丽。374年又有阿道来朝鲜。翌年高句丽朝廷为顺道建肖门寺,为阿道建伊弗兰寺。

  朝鲜佛教(Korean Buddhism)北传佛教之一。4世纪后期由中国传入。其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最初传入佛教的是三国鼎立时代的高句丽(朝鲜北部)。据《海东高僧传》卷一载,高句丽小兽林王(高邱夫)二年(372),中国前秦荷坚遣使者及僧顺道送去佛像和。两年后,又有东晋僧阿道赴高句丽。五年(375),小兽林王为阿道建伊弗兰寺,又立省门寺供顺道居住,是为佛教输入朝鲜之始。百济(朝鲜西南部)在枕流王元年(384)开始迎接来自中国的东晋梵僧摩罗难陀,翌年于汉山州创建,并使平民10人从他为僧。新罗(朝鲜东南部)的佛教是在纳祗王时(417—457)由高句丽传人的,起初受到抵制,到法兴王十五年(528)才正式流传。

  迨6世纪,佛教已广为流传。中国隋唐时期大小乘各教理几乎全部输入,其中影响较大的派是三论和律等。当时,由于三国封权都积极扶持佛教,派很多僧人到中国求法,知名的有高句丽僧朗大师、义渊、实、印等;百济僧谦益、慧慈等;新罗僧无相、圆光、慈藏、圆胜、惠通、胜诠等。其中有许多人还赴印度求法。百济僧谦益由中国到中印度专攻梵语和律部,回国时带回许多梵本加以翻译和研究,促使律在三国迅速;新罗僧惠超,曾踏遍五天竺,著《往五天竺国传》,介绍了印度及其周边诸国的地理、交通、文化和风俗,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朝鲜三国时期的佛教对中国佛教传入日本起了桥梁作用。6世纪中范冰冰与王学兵叶,百济的王将金铜释迦佛像和经论幡盖等赠给日本,为中国佛教传人日本的开始。其后慧慈自高句丽渡日,为日本圣德太子所师事。高句丽僧慧灌赴日后成为日本三论开祖,新罗僧审详赴日,始传华严。

  新罗王朝统一三国后,为朝鲜佛教隆盛时代。出现元晓、憬兴、义湘、圆测、太贤、义寂、宣证、胜庄等著名佛数理论家及其著作,其中对朝鲜佛教的发展,影响最深的是元晓,义湘和圆测。元晓的《十门和诤论》、义湘的《华严一乘法界图》和圆测的《解深密经疏》等著作,为创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华严和唯识奠定了理论基础、涅盘。高句丽僧普德于景福寺所创。普德有11个高足,其中著名的有无上、寂灭等,建有八大伽蓝。2、律。新罗僧慈藏入唐回国于通度寺所创。3、华严(一名)。有二派,一为元晓在新罗庆州芬皇寺所创,称为海东;二为入唐的义湘从智俨传承的中国华严,设祖庭于浮石寺,故亦名浮石。4、法相。真表律师在金山寺所创,宣传瑜伽唯识;其有永深、宝等。此外密教系统有神印和总持(或称)。神印创始人是明朗,他于善德王四年(635)受帛尸梨蜜多罗所译神印秘法,其密教被称为神印(亦称文豆娄),在密教史上属善无畏、金刚智以前的杂密。总持创始人是惠通,他入唐受善无畏印诀,无畏一派密教。新罗僧惠日受青龙寺惠果密法,带回《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在新罗大弘密教。成实学派、俱舍学派也在。9世纪初,中国禅开始传入朝鲜。新罗宣德王五年(784),入唐从虔州西堂智藏参学心法,受其法脉。822年回国后传达摩禅,始传南禅,不很兴盛,但它成为后来的禅门九山之一的迦智山派。兴德王三年(828),洪陟入唐从智藏受法,回国后在实相寺禅法,开禅门九山的另一派--实相山派,禅始兴。新罗末期的道诜把佛教的善根功德思想同的及地理风水说相结合,开创具有特色的“祈福佛教”,使佛教更加神秘化。此时,教禅,分庭抗礼,互相竞争,佛教渐衰。

  高丽王朝时期高丽统一全国后,由于太祖王建佛教,造塔建寺,佛教又渐转盛。文出家的第四王子义天,被封为佑世僧统,世称义天僧统。他于高丽宣二年(1084)入宋,历访高僧,学习华严、天台教义以及戒法和禅法,回国后慨叹天台一,海东未兴,遂于肃二年(1096)创立了高丽的天台。高丽王朝初期,华严学者均如,为华严北岳(希朗)法孙,融合南岳(观惠)北岳两家分歧,与仁裕首座共倡归一之旨,蔚然成风。光王特于松岳下建归法寺,诏均如主持,备极崇信。中期,禅门渐见衰落。时有知讷结定慧社,阐扬修禅风,于是禅师迭出,曹溪禅风,再次中兴。知讷成为曹溪山修禅社开祖。他对华严亦有研究。所著《圆顿成佛论》,为曹溪的典。其后有太古普愚,曾入元从屋清珙受法,回国后统—禅门九山为一,称曹溪(亦称禅寂)。时天台亦视为禅—派,故禅有曹溪、天台两家。教的五亦各改称;改称华严,法相改称慈恩,法性改称中道,改称南山,涅盘改称始兴。后称“五教二”。这一时期的佛教最显著的事业是大藏经的出版。高丽显二年(1010),在所谓“丹冠祈禳”的口号下,开始雕刻大藏经(共6000余卷),作为事业,历经70余年,终于在1087年宣王时完成,藏之八公山符仁寺。高十九年(1232)为蒙古兵所毁。二十四年(1237)发愿重立都监,历时16年,刻成经版8万余块,约完成6780卷的《高丽藏》,今存南朝鲜的迦耶山海印寺。其次,义天为完成刻经事业入宋游历14个月,搜集佛教经典,归国后,设置教藏都监,刻印大藏经,称之为义天的《续藏经》。据《新编诸教藏目录》(刊行预定目录)载称,《续藏经》收录内外佛典1000余部,4000余卷。但大部失传,现在20部。

  14世纪末,太祖李成桂统一朝鲜半岛,国号朝鲜,亦称李朝。他尊儒排佛,在即位时,放逐了禁中的僧侣。世祖(太)六年,将曹溪、天台、慈南三合为禅,将华严、慈恩、中神(中道及神印)、始兴南山四合为教。合并后的教、禅二,各保留一定数量的。到明(1545—1566)时,由于文定皇后的与普雨禅师的努力,佛教禅稍见复苏,但不久即衰。成时更供养僧侣,并毁佛像造兵器。出家为僧被视为国禁。直至“壬辰之乱”(1592),日本丰臣秀吉率大军侵入朝鲜,宣祖出奔义州,时有禅僧清虚休静率并募僧兵5000入,与明军一起作战,克复京城,赶走日军;宣祖还都后,赐号国一都大禅师。后还妙香山,有千余人。著有《清虚堂集》8卷等。至此,佛教禅稍有恢复。

  在李朝的500年间,总的是采取尊儒排佛政策,然由新罗、高丽时代长期流传下来的佛教仍隐存于一般之间。从1910年至1945年朝鲜为日本军国主义并吞的35年间,朝鲜佛教僧人也有公然娶妻食肉的,因此教团分有独身僧与有妻僧两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佛教仍在朝鲜半岛继续流传。朝鲜主义人民国曾于平壤建立佛教总务院,后改为佛会。50年代初期,大多毁于侵略者的战火。现南朝鲜的佛教较前略有发展。

  朝鲜与日本佛教一样,都属于中国的汉语文化圈系统。不过,朝鲜佛教虽然受到中国佛教不小的影响,仍然具有独特的朝鲜风格。

  高句丽在佛教传入之后,于393年在平壤创建九寺,396年,来自中国的僧昙始,携来经律典籍数十卷。其后又有慧慈、昙征、慧灌等僧到该国,主要三论。

  384年印度僧人摩罗难陀自东晋来朝鲜,翌年于汉山建立,并度僧十人。此为百济佛教之滥觞。其后,526年沙门谦益赴印度求法,返国后《五分律》。541年百济朝贡梁朝,求取《涅盘经》等经典及工匠、画师。当时所造,至今仍存的百济佛教遗品、遗迹有︰定林寺址的石造五重塔、丈六石佛;忠清南道瑞山郡的磨崖石佛群;全罗北道益山郡寺址的石塔。

  百济文化对日本产生颇为强烈的影响。538年百济首赠佛像、经论典籍予日本,其后有昙慧、慧聪(将佛舍利等物传入日本)、观勒(三论学大家)等百济僧相继赴日,他们不仅带去佛教,也将天文、地理等学传到日本。

  新罗佛教的发展与高句丽、百济不同,它是朝向独特的护国佛教而发展的。相传西元五世纪前半叶讷只王(第十九代)时代,沙门墨胡子(一说为阿道)自高句丽抵新罗一善郡毛礼家。这是新罗佛教的发端。但依据正式的说法,新罗佛教开始于527年法兴王时代。在法兴王之后的真兴王时代,新罗佛教逐渐地被强化成护国佛教。线年,庆州最大的皇龙寺开始兴建。皇龙寺九层塔成为护国佛教的象征。而护国佛教的思想基础,则肇基于圆光所宣说的‘五戒’。花郎即根据圆术‘五戒’及组织成一以训练国家有为青年为目的的集团,对朝鲜半岛的统一付出相当大的力量。

  新罗学僧除圆光之外,另有慈藏等人。慈藏于636年入唐,为新罗带来了五台山佛教。慈藏创建的有月精寺、通度寺。新罗最古老的为兴轮寺、芬皇寺(以慈藏等人曾住过而闻名)、四天王寺。

  朝鲜半岛统一后,自670年起百余年间是新罗佛教的最盛期。其间代表性的佛教学者为元晓与义湘。元晓是一毁戒还俗的思想家,其著述就质就量而言均极为杰出,对中国佛教也有不小的影响。其思想以朝鲜佛教教理上的特质为主,超越新罗与朝鲜民族的界限,具有普遍性。

  义湘曾入唐师事智俨,返国后创建浮石寺,为朝鲜华严的开祖。与义湘有关的,除了浮石寺之外,另有义湘讲《华严经》的华严寺,及其所创的洛山寺。

  (包括弥陀、、),也自七世纪后半叶文武王时代开始流行。曾为经典撰写注疏的有︰元晓、义湘、大贤、憬兴、圆揖人。其中,大贤有朝鲜瑜伽祖师之称,憬兴与元晓、大贤并称为‘新罗三大著述家’,圆插箭唐朝是一唯识学者。新罗教对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教也颇有影响。

  但是,新罗在经过百余年的统一之后,再度进入世局、社会不安的局面。此时主张确立自己主体性的实践佛教(禅)传入。当时传入的禅大部分为唐·马祖道一的系统。入唐学禅的新罗僧为朝鲜佛教开创了九山禅门。新罗时代留存至今的佛教遗迹,以创建于七世纪半叶景德王时代的寺与石窟庵较为著名。

  在整个朝鲜佛教史中,变化最大的是高丽时代。此时的变化影响了朝鲜佛教的发展方向。九山禅门之一的桐里山门二,是高丽建国的预言者,在当时相当活跃,甚获太祖信任。因此,佛教被奉为国家教,受到。拥有王室捐献的广大寺领,经营商业及高利贷业。僧侣与教团由僧录司管理,确立僧科制度(即通过国家考试及格始可为僧)。举行八关斋会(八斋戒)及燃灯会等佛教。并进行两次《高丽大藏经》的刊行。第一次是显至文时代所刊行的《初雕大藏经》,以及义天续刊的《续藏经》;第二次设置大藏都监,从1236年至1251年之十六年间完成《再雕大藏经》。版片现保存于海印寺。此《高丽大藏经》校订严谨,拥有极高的世界性评价。

  此时华严学僧均如正进行华严教学的复兴,成立了不同于中国、日本,具有朝鲜特性的华严思想。在天台教学方面,首先有十世纪后半叶由谛观所撰的《天台四教仪》一书问世,后有十一世纪后半叶义天成立天台。义天是高丽佛教的代表学僧,不仅刊行《续藏经》,且编纂《新编诸教藏总录》(《义天录》)、撰著《圆文类》等书。禅方面,有由知讷成立的曹溪。知讷开创松广山吉祥寺,并以该寺为朝鲜禅的根本道场。九山禅门在高丽时代晚期,统合于曹溪。除此之外,一然着史书《三国遗事》,觉训撰《海东高僧传》,皆具史料价值。

  由于李朝强烈的排佛崇儒政策,所以李朝佛教史可说是衰退的历史。尤其是太、世时代的排佛政策,再加上燕山君的弹压,以致佛教在当时完全屈居于儒教之下。但是此时朝鲜仍出现不少高僧。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西山大师休静及其泗溟大师惟政。1592年壬辰倭乱(文禄之役)时,休静以八道都总摄的身份号召全国僧侣奋起抗战,惟政在桐华寺设岭南都总摄(总指挥所),亲自指挥义僧军。休静、惟政两僧成立救国先锋,充分发挥护国佛教的传统。

  此时朝鲜开始区分僧侣为理判僧或事判僧。此外,许多以朝鲜文字书写的佛教书籍也陆续出版。属于李朝时代所建的佛教遗迹有︰世祖(第七代)时代大事修造的法住寺。

  1876年朝鲜与日本缔结条约后,日本所有派几乎都开始在朝鲜从事布教。1911年朝鲜总督府(于1910年由日韩合并设置)发布‘寺刹令’,制定三十本山(后改为三十一本山)。1945年八月十五日朝鲜,否定日本佛教之支配。六·二五(即朝鲜战争、韩战)期间,许多被。停战后,韩国佛教正式的朝向自立之道。现在韩国佛教有曹溪及其太古,以及圆佛教、佛入、等许多被视为新兴佛教的小教团。

  (1)大韩佛教曹溪︰韩国现代佛教中,最大的一派。总部设在汉城。此创始者为十三世纪初的国师知(智)讷。

  (6)韩国天台︰朴准东创立于1946年,1967年始获文教部认可。总本山位于忠清北道丹阳郡救仁寺。教义着重救济万民,重视,并强调僧俗一体的形态。

  (8)佛入︰法华的。由于教理观点的分歧,乃自法华分出。主为李泓宣。以《华严经》、《涅盘经》、《金刚经》、《起信论》等所说的觉佛知见为旨;修是以梵音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除了汉城崇仁洞的本部外,又在忠清、庆尚南北二道等地设有分部。

  (9)大韩佛教法华︰本以高丽天台祖国师(1055~1099)为祖,慧日为中兴之祖。1946年,于汉城特别市城北洞寺创立本。以《法华经》的‘诸法实相,会三归一’为旨。

  (17)瑜伽密教︰李淑峰、李贞峰、李喜秀三人于1951年在天安邑月峰创建寺。1954年在汉城特别市仁王山楼上洞创建龙云寺,以之为本部。其后又在天安市、天原郡等地设立支部。

  此外,在所谓朝鲜主义人民国下的,其佛教发展较南韩迟缓。大致情形是在平壤曾建立佛教总务院,后改为佛会,而一些具有历史渊源的,则被视为文化财产而加以修复。

  中国和朝鲜的佛教关系,始于西元四世纪间,即朝鲜的三国(亦称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时代。前秦·苻坚于建元八年(372)遣使及僧顺道送佛像及经论至高句丽,高句丽王遣使答谢。越二年(374),秦僧阿道又至高句丽。翌年高句丽兴建肖门寺及伊弗兰寺供顺道和阿道居住。是为朝鲜佛教之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但在这以前,高句丽也有个别崇奉佛教并与中国佛徒相往还的人士,如《高僧传》卷四载有东晋名僧支遁(314~366)与高丽书,称述剡县(今浙江嵊县)仰山竺潜(法琛)的风范。这显示了中韩民间佛教的来往关系早已存在。宋末齐初时,高丽僧道朗来至敦煌,从昙庆受学三论,并在中国诸方游化;后来于齐·建武中(494~497)至江南,住钟山草堂寺,又登摄山,嗣法于黄龙(今地方),传罗什的三论之学。时江南盛弘《成实》,名师辈出,道朗则三论,非难《成实》,名士周颙也从他受学。天监十一年(512)梁武帝乃遣僧正智寂、中寺僧怀、灵根寺惠令等十师诣摄山,从朗咨受三论。梁武帝也因此舍《成实论》,依大乘义撰作章疏(见《高僧传》〈传〉)。这显示了早期高丽学者对中国佛教的贡献。

  另在朝鲜西南部的百济方面,据《三国史记》卷十八说︰百济枕流王元年( 384,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胡僧摩罗难陀由东晋来到百济,翌年在国都汉山创立,度僧十人,为百济佛教之始。自是以后,佛法渐兴。梁武帝大同七年(541),百济遣使至梁求请《涅盘》等经及工匠等(见《梁书》卷五十四、《三国史记》〈百济本纪〉)。当时百济佛法殷盛,‘僧尼寺塔甚多’(见《周书》卷四十九)。

  朝鲜东南的新罗地区,佛教传入也较早,并早有新罗僧人来中国参学。梁武帝于太清三年(549)遣使偕同新罗学僧觉德送佛舍利至新罗国,新罗真兴王亲率百官奉迎于兴轮寺。嗣后陈文帝于天嘉六年(565)又遣使与僧释明观等往新罗国通好,并致送释氏经论千七百余卷(《三国史记》〈新罗本纪〉)。

  隋代统一中原,大兴佛法,在全国诸州建舍利塔,广申供养,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也向隋朝请得舍利还至本国起塔供养(《广弘明集》卷十七)。其时三国在中国留学的僧人甚多,其中沙门玄光,新罗人,来隋观光,志求禅法;曾登衡山,谒见慧思,密受法华安乐行门,得慧思印可;从那以后移锡江南,得本国舟舶,载返熊州翁山,卓锡结茅,乃成梵刹,化导甚众(《宋高僧传》卷十八)。沙门波若,高句丽人,陈末隋初,来江南游方参学,随后入天台山,向智者求授禅法,在天台华顶晓夜行道,影不出山十有六载,后于国清下寺示寂(《续高僧传》卷十七)。沙门圆光,本姓朴,新罗人,年二十五,乘舶来金陵,闻庄严寺旻公讲说,乃发道心,启请陈帝︰愿归佛法,奉勒为之落发,并受具戒。此后,游历讲肆,领受微言,于《成实》、《涅盘》三藏教典,广事披习。嗣游虎丘山,为信士开讲《成实》、《般若》,听者欣领,皈者日众。隋·开皇中,又到长安,宣讲《摄论》,声誉更广。其本国闻之,启请还归︰隋帝敕厚加劳问,令归故国。光返国后,朝野归敬,化缘甚广(《续高僧传》卷十三)。沙门安弘(一作安舍),新罗人,于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来中国求法,并邀同于阗沙门毗摩罗真谛及农伽陀两僧返回本国,赍回《楞严》、《胜鬘》二经及佛舍利等。沙门智明,新罗人,于陈后主至德三年(585)七月来陈求法,留学十七年,于隋·仁寿二年(602)九月随其国使上军返归本国,受国王尊敬,奉为。沙门昙育,新罗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来隋求法,至炀帝大业元年(605)三月随其国使惠文返国(均见《三国史记》〈新罗本纪〉)。高僧慧灌,高丽人,在隋嘉祥寺吉藏门下,精研三论,后返本国,转赴日本,住元兴寺,盛弘三论,为日本三论开祖(《元亨释书》卷一)。当时朝鲜三国来华留学沙门人数众多,隋朝廷对他们都亲切接待,并延聘名德学者为他们讲授。据《续高僧传》卷十三、卷十五说︰释神迥、释灵润,先后于大业十年(614)奉召入鸿胪寺,敷讲经论,教授三韩学人。可以想见当时来学的盛况。

  其时三国对于中国佛教和文化向往甚殷,初唐·武德八年(625),高丽荣留王派人来求佛法(《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后至开元二十六年(738),新罗国还表请派人来中国学问经教(《旧唐书》卷一九九上)。尤其是七世纪后期,朝鲜在新罗统一时代,与唐友好来往更为密切。据《三国遗事》卷五记载︰新罗·孝昭王元年(唐中嗣圣九年,692),兴建宝德寺,专为唐国祈福。而在唐楚州(江苏淮安)以北,今江苏、山东沿海一带,且多有新罗坊、新罗院。可以想见当时新罗入唐僧伽之多。因之在七世纪唐僧西行求法的热潮中,新罗沙门也多相偕前往,如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即列有新罗、高丽僧八人。

  唐代佛教各次第形成,而新罗、高丽学僧在诸中也英才辈出。首先是三论方面,有高丽沙门道登,于贞观二年(628)来到长安,继慧灌之后,从嘉祥寺吉藏受传三论幽旨,后赴日本,住元兴寺,畅演空(《本朝高僧传》卷七十二)。

  在慈恩方面,有神昉,新罗国人,早年入唐游学,请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贤所推重。贞观十九年(645)夏六月,他奉召入弘福寺,参与玄奘译场,任证义。此后即随侍玄奘,译学,在大慈恩寺《大毗婆沙论》的翻译中任笔受,最后于玉华宫寺《大般若经》的译出时任缀文,始终参与其事,为奘门四上足之一。著有《瑜伽》、《唯识》等论疏记(均佚)。圆测,原为新罗王孙,自幼出家,慧解焕发,于贞观初年来长安,唐太爱其明敏,赐以度牒,令住元法寺,学通《毗昙》、《成实》。贞观晚年,玄奘三藏西游返国,一见如旧,遂从受学,通达《瑜伽》、《唯识》诸论,后被召为西明寺。圆测门下突出的新罗学者,有胜庄和道证。胜庄早年入唐,后为唐京大荐福寺,晚年参与义净译场任证义。著有《最胜王经疏》、《梵网经述记》、《成唯识论决》、《杂集论述记》、《大因明论述记》等。道证长期从圆测受学,于武周·长寿二年(693)由唐赍天文图返国。著有《成唯识论纲要》、《成唯识论要集》、《辩中边论疏》、《因门论疏》、《因门论述记》、《般若理趣分疏》等。又新罗沙门顺璟,在本国习法相大乘,传得玄奘的真唯识量,乃立决定相违不定量,于乾封年中(666~667),因其本国来使附至长安,时玄奘已逝世二年,窥基见之,盛加赏赞。璟尚著有《法华经料简》、《唯识论料简》、《因明正理论钞》等。又新罗兴轮寺沙门道伦,出自窥基门下,依窥基所撰《瑜伽论略纂》并参照其本国学者圆测、顺璟、元晓诸说,撰《瑜伽论记》二十四卷。又新罗沙门智风、智鸾、智雄三人,于武周·长安三年(703)入唐,在濮阳智周门下受学唯识,后赴日本,弘演法相义。又圆测的再传新罗·太贤(一作大贤,出于道证门下),通才博学,尤精于唯识,辽东后进皆遵其明训。他的著作有《华严》、《金刚般若》等经和《瑜伽》、《摄大乘》等论的《古迹记》以及《成唯识论学记》、《成唯识论决择》、《瑜伽论纂要》、《起信论内义略探记》等书共四十二部,显见其在玄奘唯识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他所著书并传入中国。

  在华严方面,有义湘(625~702),新罗鸡林府人。天资英迈,弱冠出家,于龙朔元年(661),附唐使由新罗西归之舶来长安,到终南山至相寺,从智俨学《华严》妙旨,时与贤首法藏同学,相与钻研,著有《华严一乘法界图》一卷。咸亨二年(671)还归本国,在太白山创浮石寺,学徒云集,被尊为东海华严初祖。至唐中嗣圣九年(692),法藏趁其胜诠返归新罗之便,由唐寄书与他,并托胜诠抄归所著《华严探玄记》、《一乘教分记》等。当义湘受到法藏的记疏后,掩室探讨,经旬方出,命其励志讲习,并‘博我者藏公,起予者尔辈’。成为中韩古德间《华严》的佳话。同时新罗僧元晓,精研《华严》诸经,著有《华严》、《楞伽》、《金》等经疏和《华严经纲目》、《法华经要》以及《起信论疏记》等。他的《起信论疏》等当时即已传入中国,唐·清凉澄观曾于淮南向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见《宋高僧传》卷五),即为元晓所著。

  在律方面,有新罗沙门慈藏,以贞观十二年(638)率领门人僧实等十余人来到唐京参学,蒙敕慰抚,优礼有加。慈藏禀性慈济,曾为四众广授归戒。贞观十七年(643)将欲回国,唐帝敕赐衣衲及诸彩缎。慈藏又于弘福寺为国设斋,并度八人;又以本国经像未全,在唐请得藏经一部并佛像等返国。是为朝鲜有大藏经之始。慈藏回国后,被敕为大国统,住芬皇寺,大兴佛法。唐代道宣门下的新罗学僧甚多,所著章疏当时盛传于海东。

  在禅方面,相传新罗沙门法朗于贞观年中入唐,从四祖道信受传心要。法朗的新罗信行(704~779),也渡海来唐,受学于长安唐兴寺志空(神秀的再传)门下,后来返国禅法。据《景德传灯录》各卷所载︰南岳怀让的法嗣有新罗本如禅师。西堂智藏的法嗣有鸡林禅师、新罗·慧(哲)禅师和新罗·洪直(一作洪涉)禅师。禅师,德建中五年(784)入唐,在唐三十七年,参见西堂智藏、百丈怀海,於穆长庆元年(821)返国,为海东迦智山第一祖(见《祖堂集》卷十七、《禅门宝藏录》卷中)。慧(哲)禅师,元和九年(814)入唐,谒智藏于冀公山,并至西州浮沙寺披寻大藏三年,开成四年(839)还至新罗,在桐里山太安寺大开禅化。洪直禅师,为海东实相山第一祖(见《祖堂集》卷十七)。蒲州麻谷山宝彻的法嗣,有新罗无染禅师。他于长庆元年(821)随国使王子昕入唐,诣南山至相寺《华严》,又至洛阳佛光寺问道于如满,后乃诣蒲州参宝彻,受传心印。会昌五年(845)归国,大阐风,门二千人,成为圣住山派(见《祖堂集》卷十七、《禅门宝藏录》卷上)。袁州仰山慧寂的法嗣,有新罗国五观山顺支(一作顺之)禅师。他于大中十二年(858)随国使泛海入唐,参仰山而归,为新罗国沩仰的初传(见《祖堂集》卷二十)。唐代先后由新罗来华学禅的僧人还有玄昱、觉体、道均(一作道允)、品日(一作梵日)、迦智、彦、大茅、彦忠、智异山、钦忠、行寂、清虚、金藏、清院、卧龙、瑞岩、大岭、大无为、云住、庆猷、龟山、慧云等,高丽先后来华学禅的高僧有雪岳灵(一作令)光、道峰慧炬、灵金、慧洪等。以上新罗、高丽两地禅师之中,有些语录也选载在我国禅的《传灯录》中。此外唐末、五代先后由高丽来中国学禅的僧人还有不少。他们都学有成就,归国。于此可见中韩禅学息息相通的亲密关系。

  在密教方面,新罗沙门明朗于贞观六年(632)入唐学杂部密法,贞观九年返国,创寺,为海东神印的开祖。又有新罗沙门惠通,也于当时入唐学密,麟德二年(665)归国行化(均见《三国遗事》卷五)。又有新罗沙门明晓入唐求学密教,于圣历三年(700)三月将欲还归,请得《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一部一卷携回本国(《开元释教录》卷九)。又有新罗沙门慧超,弱冠入唐,开元七年(719)金刚智东来,因师事之。后泛舶南海,经师子等国,历五天竺,遍礼圣迹,还过嵚岭,于开元十五年(727)返至安西,撰有《往五天竺国传》三卷。又随金刚智、不空受学密法,并入译场,笔受译经。建中元年(780)于五台山乾元寺写出《一切大教王经瑜伽三密圣教》,并述其秘义。前后五十四年,对于密教的传弘颇多贡献。同时又有唐僧义林,曾从善无畏学胎藏法,后赴新罗,弘布密教。

  此外入唐游学的新罗僧人,尚有沙门无相,原为新罗王子,于开元十六年(728)泛海来唐,玄召见,隶禅定寺。后入蜀谒智诜禅师,玄入蜀时曾迎入内殿供礼,于至德元年(756)示寂,年七十七(《宋高僧传》卷十九)。沙门无漏,原亦新罗国王之子,泛海来唐,欲游天竺,远至于阗,后转至贺兰山,结茅栖止。肃征召不起,后命郭子仪往谕始来,于内寺供养,未遂归山,遂乃示寂(《宋高僧传》卷二十一)。新罗高僧地藏,原为新罗王族,于中唐时渡海来华,至池阳(今安徽青阳)九子山(今称九华山)中,宴然独坐,一区善信,悉皆仰。以贞元十九年(803)告众示寂,尸坐石函中,越三年未腐,群尊之为地藏示现。其山因被称为地藏灵迹(《宋高僧传》卷二十、《九华山志》等)。

  朝鲜在高丽王朝时,佛法仍很兴盛。据《佛祖通载》卷十八记载︰杭州永明寺智觉延寿撰《镜录》一百卷及诗偈赋咏千万言,传至海东,高丽光王览师言教,遣使致书叙礼,并致送金缕袈裟、紫晶数珠、金澡罐等。高丽禅师智等三十六人,也先后来到吴越,亲承印记,归国后各化一方,盛传法眼禅法。当时,中国在唐武佛教及唐末五代战乱之后,佛教典籍颇多散佚,而高丽国保存中国典籍甚多。四明沙门子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往高丽、百济等国求天台教籍,受到高丽国的接待,并遣使李仁日送师西还吴越(《佛祖统纪》卷二十二)。嗣后吴越王钱俶又因天台义寂之言,于宋·建隆元年(960)遣使致书以五十种宝向高丽求取教典。翌年(961)高丽光王遣僧谛观奉诸教籍来到吴越,而亲闻义寂讲授教观,心悦诚服,遂礼以为师,留居螺溪门下十年,即在当地示寂,著有《四教仪》一卷,为台名籍。同时台第十六祖宝云义通,原为高丽国人,受具后学《华严》、《起信》。晋·天福(936~943)时(一作汉周之际)来中国,初游天台云居德韶门下,次从螺溪义寂受业甚久,精通一圆顿之学。当其欲由四明法舶回国,郡守钱惟治(吴越王俶之子)延问心要,又请为戒师,留在当地。从此义通在浙东教观几二十年。台的知礼、遵式都出在他的门下,受业的学人很多,宋·端拱元年(988)圆寂,终年六十二岁。

  宋初在成都新雕大藏经板完成。印出后,宋太端拱二年(989),高丽成王遣僧如可赍书来请大藏经,太即命赠予,并赐如可紫衣(《宋史》卷四八七)。淳化元年(990),高丽又遣使韩彦恭来宋,请求,得到新印的大藏一部,翌年四月赍归。高丽成王亲自迎入内殿,邀僧开读,并。同年十月,又遣翰林学士白思柔来谢所赠经典(《高丽史》卷三)。线),又付高丽国使韩祚赍归佛典一藏(同史卷四)。另在中国北方契丹,官版大藏经也于辽兴(1031~1054)时新雕完成,至辽道清宁九年(1063),以新印的契丹藏一部赠送高丽国,时高丽文王备法驾迎于西郊(同史卷八)。此后辽·寿昌五年(1099)、乾统七年(1107),辽使萧朗、高存寿先后至高丽,每次均以契丹藏经相赠(同史卷十一、卷十二)。当时高丽和宋、辽两朝都友好交往。宋神元丰元年(1078)夏四月,高丽文王以宋帝节日,设斋于东林、大云二寺为宋帝祝寿。元丰六年(1083)春三月,高丽文又命太子奉迎宋朝大藏经于开国寺,仍设道场祈愿(同史卷九)。同年高丽文病殁,宋神诏修浮屠供一月,并遣使左谏议大夫杨景略等前往高丽祭奠、吊慰,并聚僧徒,设道场于文灵殿(《宋史》卷四八七、《高丽史》卷九)。可见当时两国在佛教关系上的亲切。

  高丽僧义天,原为高丽文第四子,年十一出家于灵通寺,习华严教观,后被封为祐世僧统。于宋·元丰八年(1085)率寿介等来华求学佛法,并献赠经像,宋哲引见,令居启圣寺。时中国贤首章疏久已逸失,幸得义天持来,得以复传。义天又从天竺寺慈辩受传天台教观,依灵芝元照为说戒法,并受传所著《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等。更游佛陇,礼智者塔。于元祐元年(1086)赍同所请得的一千余卷,随其国使还归高丽,大弘贤首、天台的教法,并奏请将所得悉皆刊行。又以金书三译《华严经》一八0卷寄赠钱塘慧因寺。慧因寺特地建阁藏之,因此俗称慧因寺为高丽寺。元祐三年(1088)净源在慧因寺圆寂,义天还遣寿介来宋,于其塔前供养。义天着有《新编诸教藏总录》、《圆文类》、《国师文集》等。

  中国元朝以高丽僧人善于书写金字经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遣使往高丽国征写经僧,时高丽僧统惠永率领写经僧一百人入元都,寓庆寿寺,用泥金写大藏经。惠永又在万安寺讲《仁王经》。翌年金字大藏经写毕,元帝赠与甚厚,遣使送还本国。后至成元年(1297)、六年(1302),元帝又遣使往高丽征写经僧。九年(1305)元使忽都不花又至高丽,仍选僧百人偕往元都。至大三年(1310)、至顺三年(1332)高丽均遣使来元赠送画佛(《高丽史》卷三十至卷三十六)。可见当时高丽佛教的经像书画,很受中国方面的珍重。

  其时,元·中峰明本在天目山禅法,元驸马高丽王子太尉沈王王璋,于延祐六年(1319)九月赍御香紫衣入天目山,向明本咨决心要(《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同时杭州慧因寺沙门盘谷,博通经史,驸马高丽沈王闻师盛名,具书于慧因寺请讲《华严》大意(《大明高僧传》卷一)。其时江南禅僧绍琼于元·八年(1304)泛海去高丽,高丽王迎请于寿宁宫开示,高丽僧、冲鉴从受禅法,并施行百丈清规,甚盛。

  其时高丽沙门来中国求法的,有禅僧普愚(1301~1382),于至正六年(1346)入元,居燕京大观寺,访求知识,翌年至湖州霞雾山见石屋清珙,蒙授心印,传衣表信。普愚由江南回到燕京时,元顺请他于永宁寺开堂说法,赐金襕衣,至正八年(1348 )东还高丽弘化。又有高丽禅僧慧勤,于至正八年入元,诣燕京法源寺参梵僧指空,嗣往江南参平山处林,即蒙印可;又朝礼普陀山,访育王寺悟光、雪窗、无相、枯木荣等;更登婺州优龙山参千岩元长,许以入室,受传心法;返燕京时,顺诏令住广济寺,赠与甚厚;继而仍访诸名山,于至正十八年(1358)还高丽国,大弘,受尊为王师。又有高丽禅僧千熙,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航海入元,寻访知识,在圣安寺参谒万峰时蔚返国,盛传中峰的禅法,受尊为国师。又有高丽禅僧自超,于至正十三年(1353)入元,诣法源寺及法泉寺参指空和慧勤,更游南北丛林,历访禅宿,学业大进;回到燕京再见慧勤,留居数年,受传心法,至正十六年归国。这时中国元亡明兴,朝鲜李氏王朝也代高丽王朝而兴起,自超以禅学受到朝鲜太祖的,并被奉为王师。

  明清以来,中韩两国佛教间虽无特殊可记的大事,但在这一期间,朝鲜佛教中出现的儒释会通、禅净兼修、教禅一致等风气,在中国佛教界也大致如此。可见中韩两国佛的关系,从古到今都是亲密的。

  《海东高僧传》;《三国遗事》;《中华海东佛祖源流》;《朝鲜寺刹史料》;杜继文主编《佛教史》;爱宕显昌着·转瑜译《韩国佛教史》;李能和《朝鲜佛教通史》;《日韩佛教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东亚佛教概说》(《世界名著译丛》);菅沼晃(等)编《佛教文化事典》〈佛教の历史的展开〉;金煐泰着·冲本克己监译《韩国佛教史》。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