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杂谈】大学“读书”不仅仅读的是书本之书……

※发布时间:2020-1-9 3:29: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关于读书,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听到长辈和老师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而我们对这个耳熟能详的“读书”一词,又有多少心领神会呢?

  小时候,父母说的好好读书,是期中期末考个好成绩;中学时好好读书,是能考上重点高中;高中好好读书,是能考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而大学生,好好读书又是什么呢?

  大学是一个特殊我的泼辣女老板阶段,当我们进入大学那一刻,其实学校就给我们开了两条通道:一条是社会通道,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另一条是走科研的道,继续读研读博。

  离开学校,社会上再没人像当年学校老师那样能对你的错误,你不懂的问题还能谆谆,无悔的传授,也没有人对你的一些失言失语,能够如当年老师那样当面给你耐心或当面指出。

  法律属于人文学科和哲学社会学基本可以为一家。(研究生专业有:法哲学,法社会学),所以那些偏向此专业的同学,可以在校多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毕竟在校期间是看书最佳时间。

  工作后,一般情况下很难静得下心来再去看几本书。根据自己的经验,推荐几本书:《运行的方式》《法辩》《送法下乡》《历史深处的忧虑》《帝国的终结》。

  也许,这些书不能直接给你带来收获,但能改变你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深刻认识,有一天兴许你会豁然开朗,不会后悔读了这个专业。无论当初是自己主动抑或被动阴错阳差选择了这个专业,只要你不负专业,专业也不会负你。

  大学生活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人生中最后一次在校受教育。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如何处理和同学(室友)关系也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方面。

  十岁的年龄,怀揣对未来的理想和憧憬,在一起快乐学习和生活本是件美好的事情。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大学生的悲剧事件,“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雷人宣传语,把本是同学友谊关系弱化成敌对关系。

  毕业后离开即是天涯,能留下美好回忆毕竟是大学那段美好时光。“宽容”“理解”“包容”“简爱”“沟通”,当我们看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宣传语,是否用心体会到生活中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校时或许我们都有过困惑。无助之时,当你思考这些并发现问题时,不要悲叹,说明你已在向前走了。

  而有同学又会问这和读书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一天你去读一些书,读一些历史人物时,你不会再感到困惑,迷茫,无助,乏力大概很多人所走的都不可复制,但必有类似之处。如果有一天你能发现历史上的某一点时,你会觉得现在所遇到的一切完全不算事!

  很多要看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有就是个人对社会对新的适应能力。如果有同学在校对考研和工作处于一种矛盾中,如果家庭实际情况允许,一鼓作气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有一天,你会发现钱和时间相比,时间永远是比钱重要的。

  那些准备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的同学,要问问自己,短暂工作是为了赚足学费还是想体验一下社会呢?无论哪种,这种时间延长线不要太长,因为转型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随着年龄增长只会遇到的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读书最佳阶段和时机是无外事干扰,安安静静学习!

  这种言辞曾一度流传和盛行,读书不一定能快速给你带来财富,然而不读书就一定不能赚很多钱。尽管,读书人说到钱字就会很俗气,我们的老师大多都清贫的坚守在岗位上,很多时候付出多回报少甚至没有回报。

  不读书就取得好的事业成就(成功),那已经是一个早已离我们而远去的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依托平台搭建体系中不读书显然竞争力不足,这种读书既可以是在校通过专业学习实现,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

  大多数同学毕业即将工作岗位,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暂时用两个词定位工作:“体制内”“体制外”。“体制内”的主体工作人员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参照公务员),剩下都是“体制外”。

  毕业后,我们大多数人马上就会面对买房、谈婚论嫁、结婚,这是我们无法回避也最不想去谈及的事情。但是,越提前接触和了解这些,就会在后面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