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当地电视台的节目称,这个春节10天时间里,估计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近60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的巨大消费能力,着实没有让翘首以待的各国商家失望。日本买电器,韩国买化妆品,欧洲扫奢侈品……钱包鼓鼓的中国人,给仍处于寒冬中的各国经济带来了一股春节暖流。国人有钱出国购物,当然应该为此自豪,这是中国人富起来的最直接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人海外“买买买”的同时,同期国内消费的热度却并无国外那么高。是什么样的产品,把这些有强大购买力的中国消费者吸引到国外去了?
从历史上说,中国产品并不乏吸引力,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生产丝绸、陶瓷、茶叶等“奢饰品”闻名。这些“中国造”不仅品质好、做工细致、使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凝成了品味独特的“中国精气神”,被各国消费者当做身份的象征。这些产品,更成为当时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立身之本。
而到近现代,占据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同样与“国家品位”密切相关,无论是瑞士手表、法国香水,还是德国汽车。也就是说,如今,正是中国造“国家品位”不足,造成了高档名牌消费品的缺位,让当前最具消费能力的中国阶层流向国外。
因此,春节消费海外热的第一个隐忧,即在于中国制造“品位”的提升没有跟上国内需求。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将中国的文化创新、产业创新与现代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进行一场深层次的综合“革命”,以此做出真正体现“品味”的中国制造。
从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国外消费的产品种类来看,除了名包、名表等高档商品,还有日用化妆品、日用家电产品,中国作为公认的“家电大国”,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汗颜。细究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原因,品质无疑是一个重要短板。产品品质取决于三个层次,一是技术水平,二是生产者的态度,三是二者背后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这三个层次决定了产品的先进与否、美观与否、耐用与否,决定了产品的开发是不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的制造上是不是精益求精,销售服务上是诚信为本还是恶性竞争。
除了名包名表等高档商品,许多中国游客还出国购买家电、日用品等。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在逐渐消退,“重脑力轻体力”的产品趋势使得技术工人的素质成为中国制造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在注重速度的发展阶段,“重结果轻过程”,“重权变轻制度”的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因此,如何提高技术工人素质,同时避免“诚信、精细”等形成产品“国家品味”的重要因素被削弱,成为重建“中国制造”品牌,增强中国软实力的关键前提之一。
海外购物之所以对中国消费者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了品质,还有海外购买更便宜等价格因素。
细究起来,这种价格上的差别,主要源于商品流通环节上增加的成本,以及海关关税增加的制度成本。关税能为政府增加税收,也能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但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关税已经被引申为一种贸易保护工具。而通过自贸区建设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消费福利水平,“免税待遇”也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吸引消费者的最有效政策工具。
若国内产品价格偏高,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去海外购物。而自贸区的建设,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消费者免却跨国购物的辛苦。此前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谈判的结束,中日韩自贸区也在协商之中,已让消费者看到更多“不出国门购洋货”的曙光。
更大些说,自贸区建设,是现代国家将国家治理与区域治理结合的重要表征,不仅能为该地区民众提供更丰富、更物美价廉的消费选择,更是一国国家治理水平及区域影响力提升的标志。(陈松川北京建筑大学国际问题学者)
新浪简介┊About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