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潮流时尚> 文章内容

打破“时尚壁垒”!上海一群大学师生助力乡村成功“出圈”

※发布时间:2021-6-16 0:43: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上海3月20日电(记者吴振东)说起乡村,人们总会想到古朴、自然、乡土这样的词汇,似乎“时尚”“国潮”等只是大城市的标签。然而,一群来自东华大学的师生打破了厚厚的“时尚壁垒”,助力乡村成功“出圈”。

  “涨坑有三宝,红薯好,茶叶香,竹林长得节节高……”在风景秀美的浙江省宁海县涨坑村,童谣还是这样唱,乡村大地却变了样。2019年起,东华大学师生携手村干部、村民共同探索走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新。他们把当地番薯烧、番薯面、小洪拳、垒地狮子等独一无二的“涨坑IP”进行再设计、再加工,并在土特产包装、文创产品、乡村庭园等项目上落地。

  他们先后推出系列文创产品:以“心想事成树”为图案的红包,绘有老黄牛简笔画的笔记本,“我家在涨坑”主题搪瓷杯、手机壳……深受消费者和游客喜爱。

  据了解,这些大多出自一项名为“设计小学”的项目。东华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生们驻村工作,跨田埂、唠农事,以“乡愁”为灵感来源,与当地小学生共同进行设计创作。

  “我家的红薯面特别好吃,每次妈妈做面的时候,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特别好闻。”小学六年级学生林可语用手中的画笔画下她最爱吃的红薯。很快,这幅图案便会出现在特色商品上。

  “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小朋友更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最淳朴的乡愁表达,经过大学生的后期设计,就会产生很棒的作品,这样的方式也让村民发现了家乡的美,激发了建设家乡的动力。”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庆军说。

  陈庆军认为,建设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乡村也可以时尚,艺术设计的着眼点可以从都市‘转场’到乡村。”

  对青年设计师来说,深入乡村了解国情、参与解决实际发展问题,也是培育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的有益途径。“设计只有亲近泥土,才不会水土不服。我很幸运,能够以自己的专业所长服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中获得个人的成长。”东华大学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张晗说。

  以青年之热情,点亮乡村之未来。近年来,在东华大学师生助力下,上海金山的村庄变得更加靓丽,云南盐津的山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泉水走出了大山,贵州非遗绣品来到了进博会……(参与采写:王宇)